高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道义的战争。最多也就只是这一国或许比那一国要好一点......</p>
关于怎么理解孟子这段话,一直有各种注释。</p>
孙子在《孙子兵法》一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p>
范宁却想到了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这段话的理解。</p>
《春秋》每书诸侯战伐之事,必加讥贬,以著其擅兴之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但就中彼善于此者则有之,如召陵之师之类是也。</p>
不过从范宁的个人态度,他并不是很赞成孟子这番话。</p>
没有春秋的混战,怎么会有战国七雄?没有战国七雄,怎么会有秦朝的统一?没有大一统的基础,怎么会有中国的再一次崛起?</p>
历史自有其规律,要是大家都遵从义而不战,诸侯国们和和气气保持两千年,那后世的中国就是一盘散沙。</p>
从历史唯物论来说,春秋确实无义战,但这种战争却是必须的。</p>
不赞成归不赞成,但范宁还是要遵从大义,写一篇能让他得高分的议论文。</p>
这篇文章范宁已经准备很久了,略一沉吟,范宁在稿纸上写下了他的议论文。</p>
虽然宋朝的议论文并不像明清八股文那样拘泥于格式,但在科举中,一般都会开宗明义,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p>
这也是没有办法,审卷官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卷子,一般不会有太多耐心仔细帮你推敲,一般看到一半,考生还在啰啰嗦嗦,不知所云,这种卷子就直接判死刑。</p>
必须在开头两三句话就抓住审卷官的眼球。</p>
范宁之前至少准备了三个方案,他一直拿不定主意,这一刻他最终决定,用朱熹的注解来作为自己的开头。</p>
《春秋无义战》</p>
《春秋》每书诸侯战伐之事,必加讥贬,以著其擅兴之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但就中彼善于此者则有之,如召陵之师之类是也。</p>
夫所谓义战者,必其用天子之命者也,敌国相争,则无王矣。</p>
人称之斯师也,何义哉?</p>
此《春秋》尊王之意,而孟子述之以诏当世也。</p>
盖曰,夫《春秋》何为者也,夫《春秋》假鲁史以寓王法,拨乱世而反之正,如斯而已。</p>
.........</p>
范宁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写了一千五百余字,停下笔,他估计一下耗费的时间,居然只用了大半个时辰,这让范宁颇为得意。</p>
但一气呵成的只是创意,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必须不断的修改,精炼,千锤百炼才能成功。</p>
范宁又沉下心,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起来。</p>
.......</p>
‘当!当!当!’</p>
钟声响起,午休的时间到了,士兵开始给每个房间发放午饭。</p>
午饭非常简单,每人两个萝卜丝绞肉馒头,一碗菜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