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div>
天井对面的阁楼上,有一位八九岁年纪的少年郎,在嘈杂的环境里,仍能安静地坐在案几上看书,只偶尔朝厅堂中瞥一眼。
眼看任弘与刘德聊得差不多,两人话尽,开始频繁喝面前的酒水时,少年知道差不多了,遂从容起身,将一卷竹简捏在手里,敛容趋行而至,入堂后朝长辈们长拜。
“小子刘更生,见过西安侯!”
……
刘更生是刘德家的中子,任弘当年见过他一面,当初满地爬的孩子,不知不觉都长这么大了。
刘更生虽才八九岁,但眼中颇有早慧光彩,打扮也像个小大人,手持书卷举止有礼,和任白是完全相反的性格。
任弘听夏丁卯说过,刘宗正家出了个书呆子,也不出门与同龄人玩闹,整日就闷在家里读书。
吴楚之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书、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拭儿。
也就是抓周了,刘德、解忧公主皆出身楚藩,家中也兴此俗,刘德笑言,刘更生抓到的正是一卷竹书,死死抱着不放,甚至开始下嘴去啃。
而自家儿子呢?任弘想起,任白当初抓周比较晚,是在赤谷城,所放诸物都不抓,而是先抓了一个奄蔡胡婢的胸,还咯咯笑个不停……
有出息!
当时任弘与瑶光面面相觑,好在哄了半天松手后,任白又爬了老远,抓了瑶光随手放在一旁的马鞭。
你是要当朱庇特之鞭么?
“这孺子刚读完论语孝经,近来尽爱读一些杂书。”刘德嘴里抱怨,心里是炫耀的,他曾带刘更生入宫,其年少博学让皇帝都有些喜爱,说过了十二岁就让刘更生为郎。
而刘更生将手中书卷给任弘过目后,让他颇为惊奇,居然是自己刚入长安跟贤良文学互怼时,特地占了个名,然后就只作了一篇《雷虚》就搁浅的《论衡》。
这不算太监,只是还没写完。
因为任侯爷近年来频繁立功,传奇事迹太多,那桩事反倒不太有人提了,没想到刘更生还是任弘的忠实读者。
刘更生跪坐在长辈面前,说道:“更生近来读屈原《天问》,读至‘薄暮雷电,归何忧?’心中有惑,然翻阅五经子书,皆言此为天人感应,神神不可追问,古往今来,竟无人能解为何有闪电雷鸣。问及大人,大人说西安侯曾于乐游原上引下雷电,更生读之,这才恍然大悟。”
任弘看了刘德一眼,刘德笑着颔首,这孩子说话老气横秋,但是……
这就是你所谓的杂书?才九岁的娃子就让他看屈原的《天问》真的不要紧?
天问是屈原作品里十分独特的一篇,不再浪漫而尽是理性,从最开头的”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问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到中间的”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问大地构成,河川东流之理。
再到结尾的”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问楚国及天下历史兴衰。
全诗三百余句一千五百余字,一共问了一百个问题,不论是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几乎无所不问。就像古代版的“十万个为什么”,集合了华夏自古以来一切未解之谜,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
所以后世火星探测器才命名“天问”系列。
只是屈子挖坑不填,问了问题没给答案,只愁杀了后人。
刘更生应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格,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答案,自然十分惊喜,只可惜任弘好死不死只作了一篇。
听说西安侯回朝,他早就想去拜访了,但书斋里待久了性格又有些腼腆,觉得任弘忙碌政务贸然打扰不妥,直到今天任弘送上门来,刘更生才逮到机会。
而且还专门瞅着大人聊完正事的空隙,确实是太懂事了。
刘更生此刻终于道出了自己的疑惑:“更生以为,君侯应是要解尽天下之事,何以在《雷虚》后再无著述?”
刘德批评他道:“孺子,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刘德虽然也爱看书好博物,以公谋私收集了《淮南子》等书,然而也只是不求甚解看个热闹,佛系。
但刘更生却更偏执,事事都想探个究竟,面对父亲斥责不甘示弱仰头道:“不然,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各种引经据典,这就是知识分子家庭的日常了,一旁的任弘任白父子俩面面相觑,他们在家时说的都是这顿吃啥,下顿吃啥,毕竟是厨子出身。
任弘只好轻咳道:“惭愧,近年来耽于行伍征战,未曾有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