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萌小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精彩!</p>
对飙《野蜂飞舞》时,双方让人窒息的胶着中,唢呐闪现打破平衡,碾压全场,秀了观众们一脸血!</p>
才知道苏落演的唢呐小哥是个隐藏BOSS,就说我坑怎么可能一个露面就结束了,才知道唢呐原来那么帅,谁说土的给我站出来,才知道我们的民乐那么......</p>
有太多的才知道,或者不知道,甚至有许多观众们都还没看明白,为什么民乐就赢了,而西洋乐的学生输得毫无脾气。</p>
但毫无疑问的,这场斗琴让观众们都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并且都有的同一个想法,就是把进度条拉回去,再看一次斗琴,再感受一次那种血脉贲张的感觉!</p>
拉进度条显然是不可能的,哪怕此时观众们心里带着有无数的疑问,现在也只能在银屏上看着同学们比完散场,各自回琴房。</p>
如果只是看表面,这就是一场学生们用西洋乐器和民乐乐器分高下的斗琴,民乐漂亮的赢下了,让观众们热血沸腾,我们打败了西洋乐器了?这就是增强了我们民乐的信心,我们的民乐最牛了?</p>
当然不是这样的,里面太多的东西值得思考,不能狭隘的只看表面,把你如今看到的民乐乐器和西洋乐器斗琴,放大后再思考呢?</p>
民乐阵营中,很多的乐器也是许多年以前的外来品啊,比如琵琶、比如扬琴、比如唢呐等等。</p>
真正源自于古中国本土的乐器,都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名字都是一个字,或者说可以只用一个字,比如琴、瑟、鼓、笙、埙、笛、箫、筝、钟等等。(不知道准不准确哈,反正是有这个说法的。)</p>
这说明什么呢?</p>
就用现在你所看到的最亮眼,引爆全场决定斗琴胜负的唢呐来举个例子。</p>
唢呐也是公元3世纪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的,并非我们首创的民族乐器,在古时候一样是个舶来品,在明朝还被认为是“胡人乐器”,使我中华“正音不在”!</p>
现在我们看老祖宗以前的观点,感觉如何?是不是觉得我们的老祖宗太狭隘了?</p>
艺术总是为了他的受众而存在的,尽管艺术的形式有大众的也有小众,但无论如何,失去了观众的艺术就会没落和消亡。</p>
艺术形式和人有生老病死,生物种群代代繁衍生息,有兴有衰,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不合时宜者被淘汰,是一个自然规律,不为桀亡,不为尧存。</p>
当唢呐流传进来也一样对我们当时的本土乐器发起冲击,我们的本土乐器跟不上,自然的就有许多被淘汰了。</p>
留下来的无一不是佼佼者,和那些当时优秀的外来乐器融合在一起流传千百年后,都成了如今我们最正统的“民乐”“国乐”。</p>
那么今天的唢呐所面临的西洋乐崛起和冲击,逐渐没落,也就如昔日它以外来新生之姿态,向那些更古老的乐器所发出的冲击是一样一样的。</p>
一个是今天的外来者,一个是昨天的外来者,西洋乐如今也不过在重演昨天的故事罢了。</p>
时代总在变,如今的强势者,西洋乐中的小提琴、钢琴等乐器以后可能也会被更优秀的乐器替代,会有更优秀的新生代继续向它们发起冲击,到时候这样故事,还得再重演一次。</p>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p>
如果只是狭隘盯着民乐和西洋乐表面的不同,却没有看到它们间本质的大同,一味的缅怀民乐的没落,或者一味的追捧西洋乐,再建立一道“铁壁”把他们区分开来,是不是也跟我们如今觉得老祖宗一些观点很偏激,是一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