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一亩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俩年后……</p>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p>
1346年,元朝末年。</p>
这个时候的元朝已经腐朽不堪了,整个朝廷都弥漫着贪污**的风气,天灾人祸也接踵而来。由于旱灾、蝗灾连着瘟疫的来袭,天下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种田地的农民连吃的活命粮也没有,就连来年种庄稼的稻种也没有。</p>
皇觉寺的吃用花销主来源是来自一部分的田地租费和香客们的捐赠。可是农民们连吃饭都是个问题,谁还会租地种田,谁还会上山捐赠,倒是上山讨饭的不少。</p>
然而,造化弄人,真可谓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朱元璋和艾柯的命运也随之产生了转变。</p>
为了应付当下这种局面,皇觉寺的主持不得不不忍痛宣布,凡是有家的和尚都打发回家,会做佛事的则努力开辟第二职业,(也就是凭着自己所受持比丘具足戒之功德,而为他人做祈福或是超拔等佛事)。至于无家可归又没有职业技能的,就只有背起包袱,云游四海,化缘为生,(说不好听就是要以饭为生了)。</p>
朱元璋当俗家弟子虽然也有几年光景了,就连艾柯到黄觉寺也有两年了,但是他们二人也在这些僧众里面不算修行高的,反而是最末的那几个,自然而然他们俩个就是被打发出门要饭的那批。</p>
二人只好拜别师父,主持下山寻找出路,可是正逢乱世,二人也没有什么技能,也不会那种飞檐走壁的绝世神功,没什么身手的二人难道就这样一直下去了吗?</p>
二人经过深思熟虑,没奈何,虽然不会念经,也不会做佛事,可也只得装着个和尚的样子,一顶破箬帽、一个木鱼一个瓦钵,背上小包袱,硬着头皮,离开了黄觉寺这个大靠山。</p>
虽然二人在武术造诣上没什么身手,可二人也绝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放到三国人物里二人堪比卧龙凤雏之名号。</p>
朱元璋和艾柯都是个聪明人,此时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各地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当时的中原大地,只能一个个”乱”字来形容,而且是相当混乱。</p>
为了安全起见,二人出发前先向人打听哪儿的灾情较轻,听说南边、西边比较好,二人就决定往这些地方走。二人辗转先到庐州(今安徽合肥),再往西走到固始(今河南固始),信阳(今河南信阳),又往北到汝州(今河南临汝),折向东到陈州(今河南淮阳),经鹿邑(今河南鹿邑)毫州(今安徽毫县),再向南到达颍州(今安徽阜阳),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饱尝艰辛与凄凉。</p>
就这样一路乞讨之间过了两年。</p>
1348年。</p>
朱元璋:“二弟啊!咱兄弟俩就这样两年下来了,什么也没有得到,要银子没银子,还累的半死不活。我们得重新想个办法,不能这样漫无目的走下去了”</p>
艾柯:“重八哥,弟弟也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行,哥哥你看弟说的这个想法可否。”</p>
“咱兄弟俩个专门找大户人家要钱要饭。因为在这个乱世中还有这些富的流油的大户人家,肯定不是从正当手段得来的,他们知道自己坏事做得太多,怕死后入地狱,上刀山,下火海炸油锅,所以肯定得发点“善心”,修修来世多福,求菩萨保佑多发财,子女生生世世享福,(不只这辈子作地主,下辈子也得做地主)。他们要得到菩萨的保佑,就得对咱们客气一些,把从农民佃户身上榨取来的血汗,流出一点点作布施,算是对菩萨的贿赂。这样咱兄弟俩不止能吃饱饭,还能赚到些银子。”艾柯头头是道的说!</p>
朱元璋听完艾柯的一番话,意味深长的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哈哈……二弟,大哥真的没有看错你啊!”</p>
于是二人不在做无头苍蝇了,而是去主动寻找目标,艾柯说的这些话也应验了,大户人家,尤其是压榨农民要命钱的地主,只要听见木鱼响,就知道要做做“好事”修来生的机会到了。一斗米,几两白银,绝不吝惜。</p>
但是厄运并没有眷恋已经饱受苦难的兄弟二人,就在朱元璋与艾柯要饭的工作刚有点起色的那一年,举国上下发生了百年难见的干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广大农民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就连大户人家粮食也在吃紧,那么粮食都到哪里了?都被军队征收和收购回去养兵了,饥饿对于兄弟两来说是无法忍受的,拿着真金白银也买不到粮食的日子,二人受够了,此时要想吃饱肚子只有一条路,就是去当兵上战场。</p>
二人决定去投靠农民起义大军,可到底该投靠哪里的义军,这可不能含糊,兄弟二人陷入僵局(沉思)中,朱元璋艾柯俩兄弟能否逃出厄运的魔掌……</p>
【跪求鲜花,跪求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