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无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年习武,不如一朝顿悟。</p>
杀死钱独关,拿下襄阳城,这都是独孤策早有预料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战场上厮杀的时候,竟然莫名地进入到了顿悟的状态。</p>
独孤策陷入顿悟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大约两刻钟上下。但就是这两刻钟里的收获,却超乎他的想象。如果说以前的独孤策,只能算是一流末尾,差一步就要跌落到二流的“弱一流”的话,那么此刻的他,足以算是“中一流”,乃至于是“强一流”的水平了。</p>
具体而言的话,那么此时的他的功力水平,大约跟“奕剑大师”傅采林的弟子傅君婥,傅君瑜,“天刀”宋缺的儿子宋师道,李阀的三公子李元吉等人在伯仲之间。在年轻一辈之中,他的水平怕是只会次于师妃暄,婠婠等佛,魔两家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嫡传门人了。</p>
功力的暴涨,让独孤策欣喜不已。但是更加让他欣喜不已的,却是他在顿悟期间所整理出的功法脉络。虽然这种隐性的收获,不能像他暴涨的功力一般,直接体现在内功修为上,但是对他未来的裨益却是难以估量的。</p>
在那一场大战过后,独孤策整理自身所得的时候,发现自己在顿悟的时候,已然将家传的功法碧落红尘给推陈出新,吸收了将他从寇仲,徐子陵两人身上扒下的那两套脱胎于《长生诀》,但在两人误打误撞之下,却已自成机杼的奇门内功和那门来自于他前世所看过的小说“风云”,但却奇怪地能在今生中起到作用的“冰心决”的部分奥义,又糅合了一些他习武之初时所产生的奇思妙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专属于独孤策自个的内功心法。</p>
这套功夫的根底,依旧是独孤策家传的“碧落红尘”,因此独孤策转修起来,并没有半点难度,一经修炼便是水到渠成。但在另一方面,独孤策专修这门功法所衍生出的内力,却又带了“长生诀”和“冰心诀”的部分性质,不仅让独孤策的真气变得更加精纯,自身真气的回气速度变得奇快,还多出了能够化解外邪,守正务失,不易被心魔所侵的功效。</p>
不客气地讲,独孤策领悟出的这门心法,已然超越了“碧落红尘心法”的桎梏,升华到了更高深的层次。若非独孤策没有胡乱起名的癖好,依旧保留了它的原名,那么独孤策将这门新生的心法称为“碧生决”,“尘生劫”,“圣心诀”等名字,其实要更加恰当一些。</p>
碧落红尘的升华,的确是独孤策最大的一笔收益,但他在招式,身法上的获益却也不算少。</p>
首先是独孤策在身法上的收获。独孤策击杀“金银枪”凌风时的所用的轻功和追杀“双刀”钱独关时所用的身法,其实用的是两种看似不同,但其实却殊归同图的轻功。</p>
这两种轻功的来源,说起来还有些让独孤策感到汗颜。因为这两门轻功的根底脉络,还是来自于寇仲,徐子陵两兄弟。在过去的数月里,独孤策的确派了一些武术上的老师,指导二人武艺。</p>
按照道理来讲,这两人被那么多“名师”指点,应该会走很多弯路,变得“博而不精”才对。但是这两兄弟的天赋实在骇人。他们不仅没费多少力气,便将那些“老师”的家底给挖了个一干二净,还能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反倒成了那些“老师”的师父。</p>
最为可怕的是,这兄弟在修炼常规武学之余,还总有些看似荒唐,但却暗暗符合天理的“奇思妙想”。譬如说,这兄弟在修炼轻功的时候,因为两人不满足于普通轻功的桎梏,竟自顾自地琢磨出了想要师法自然,师法天地的理念。这两兄弟,一个效仿海里的游鱼,一个效仿天上的飞鸟,竟各自领悟出了一套诡异的轻功。</p>
因为这两兄弟琢磨出的轻功,实在不符合常理和掌法的缘故,使得独孤策虽然将这两门轻功套到了手,领悟了其中的关窍,但却没办法将这套轻功学为己用。但是现在,独孤策分别将“游鱼身法”,“飞鸟轻功”跟家传的“碧落红尘身法”,学自云玉真的“鸟渡术”的轻功融合到了一处,创造出两套同根同源,但却有着不同表现形式的怪异轻功。</p>
这两套轻功的名字,独孤策也没有太过琢磨,直接胡诌了个“鲲游功”和“鹏渡术”的名字,让这两套已然被独孤策当成压箱底的手段,绝不会外传的功夫有了两个代号,稍稍做出了一点区分。</p>
独孤策击杀“金银枪”凌风的那一招,的确是“借用”了“胖煞”金波朝他挥出的那一棍的力道和真气,但是他所用的手段,却并不是见识短浅,想当然耳的“胖煞”金波所猜想的“不死印法”。</p>
虽然独孤策知道“不死印法”是一门幻术,乃是一代邪王石之轩融合了花间派与补天道的极端相反的武学心法,以佛学义理中“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的高深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又经过无数次生死之际的战斗终於形成的一套高深的武功。但若说他能够凭借这点理论,就能将当世无双的“不死印法”给逆推出来,却也太小看那位盖世邪王了。</p>
独孤策那时候所用的手段,其实有些类似于金系武学里的“斗转星移”,“乾坤大挪移”,属于那种“借力用力”的武学。当时的他看似挨了金波一棍,但他其实在金波出手之前,便已经摸清了金波的使力方面,直接将他的力量顺势“卸”了下去。</p>
在那个时候,独孤策看似狼狈,直接暴退了五六步,但那只是因为独孤策初用此招,施展的并不完美,需要通过后退五六步的方式,进一步缓解金波那一棍上所携带的“冲劲”,其实并没有受到半点伤势。至于接下来的事情,那就更简单了。独孤策只需将那股来自于金波的劲力转移到他手中的利剑,自然就会产生类似于“斗转星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效果。</p>
不过这种手法说起来简单,但若是换了个人,绝对做不到这般的地步。别的不说,光是金波挥棒之时,夹杂在棍棒之上的内家真气,便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若非独孤策的真气的品质极高,有镇邪勿失的功效,可以轻易地镇压住那股来自于金波的真气,暂时存储于自家的经络之内,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激发出去。那他的这一招,怕只能算是一个笑话而已。</p>
但是不管怎样,这招已被独孤策命名为“移花接木”的招数,绝对是一种群战利器。独孤策有了这招在手,那么纵然被十几个略逊自己一筹的敌人围攻,那他也能轻松面对,逐个击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