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明火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冬月初九,明日便是。”杨先生望了他一眼,回答说道。</p>
房屋里,瑛娘在缝制衣裳,孩子长得快,旧衣服都已经小了。前几日,她在家中的旧箱子底下,找到了一张陈旧兽皮,像似兔毛一般十分柔软,灰色中间还生有一团白毛,天气渐凉,大小凑合着给智祥做件“背心”挺合适的。</p>
“娘,我回来了,”智祥放下装有书本笔砚的竹箱说道,“明天放假不上学了。”</p>
“哦,在家好好复习功课,娘这几天都要去城镇卖菜。”</p>
“我明天想去报国寺法会看看。”</p>
“看什么?”瑛娘不解地问道。</p>
“从中原来了很多有学问的秀才文士,明天在寺中聚会,要破解渡闲禅师的《因果偈》,一定会很热闹。”</p>
智祥把从杨先生那儿听来有关那首古怪偈语的传说讲了一遍。</p>
次日天未亮,瑛娘便背着满竹篓的蔬菜出门,老罗拄着木棍一直送至村口,此去城镇集市有十里的山路要赶。</p>
智祥吃过早饭,兴冲冲的上山。沿途见到有穿着各异的外乡人步行或骑马往报国寺而去,其中有僧人道士也有书生,还见到一队人马抬着顶官轿吆喝着前行,里面一定是个大官。</p>
凤凰坪下,古寺隐于苍翠古柏之中。报国寺旧称会宗堂,始建于明代,年代久远。</p>
现在山门的“报国寺”大匾,是当年王藩手书,康熙皇帝御题,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之名。正殿悬有“宝相庄严”匾。</p>
山门两边柱上那副对联“凤凰展翅朝金阙,钟磬频闻落玉阶。”就是对报国寺这只“金凤凰”周围景物的生动描写。</p>
横匾“普照禅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个意思: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昼有神奇的佛光出现,夜有万盏圣灯来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p>
两侧是偏殿,其中东面茶堂内已经聚集了不少人,相互寒暄着一一落座,有小沙弥奉上香茗。</p>
“此茶采摘于报国寺的两株古茶树,以树旁甘泉烹制,水熟则茶浑失之味,须得火候恰到好处,当年徐霞客游历本寺时对此茶赞不绝口,请诸位施主品尝。”居中的一位白眉老僧对众宾客致意道。</p>
智祥躲在窗外**,认得那老和尚是住持了性禅师。</p>
“好茶,”一鱼贯纶巾的白衣书生咂了咂嘴,手握一把折扇文绉绉的说道:“清康熙初年,朝廷巡按张德地在考察四川天府地区时,在《圣积寺亭记》中写道,报国寺山门对面的凤凰堡上有“圣积晚钟”亭。</p>
亭内悬挂一大钟,名叫“圣积寺铜钟”,系明代嘉靖四十三年,慧宗别传禅师铸造。钟高一丈,钟唇直径九尺,重逾千斤。有“巴蜀钟王”之称。</p>
钟体上铸造了晋、唐以后历代帝王和与峨眉山有关的文武官员及高僧名讳,有捐赠铸造铜钟的信众姓名,并刻有《阿含经》经文和佛偈,以及《洪钟疏》铭文,共六万多字。</p>
该钟原挂在圣积寺,圣积寺毁后,此钟移至报国寺。圣积铜钟的钟声清越,远播数里,回荡于山林旷野之间,使人顿忘俗念,有诗云:“晚钟何处一声声,古寺犹传圣积名;纵说仙凡殊品格,也应入耳觉心清”。</p>
峨眉山末圣积亭,亭旁有泉甘冽可饮。泉之旁茶树,记其初植时不下百年之物。自有此山即有此泉,有此泉即有此茶。水之清冽虽热不解其初,而茶之味则馥馥袭人,有隽永之余趣矣。并赋诗曰:‘禅房潇洒白云边,僧话留连茗熏煎。人生茫茫犹如梦,心中常住不知年。’”</p>
坐在右侧前排的是一名络腮胡子黑面大汉,闻言眉头皱起粗声说道:“茶就是茶,喝着解渴就好,哪来那么多酸溜溜的废话,咱们今天是冲着渡闲老和尚那句什么偈来的,哪个能解的就赶紧说,老夫可没闲工夫聊天扯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