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可算是除了知青以外,龙口村里年轻人中唯一的一个京城通。</p>
而他之所以这么与众不同,敢独身闯京城,这就得感谢他的父亲了。</p>
他的父亲不但教给了他一口地道的京片子,为他在语言交流上扫清了方言的障碍。而且更是打小就给他讲述京城的地理和风貌。</p>
像什么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前门楼子大栅栏,北新桥儿的大海眼……</p>
对他来说,很小的时候就耳熟能详。</p>
还有什么“酒满敬人,茶满送人”、“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和“吃面吃面不就蒜,不如来碗饭。吃面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一类描述生活和礼仪方面的京城民谣。</p>
听得多了,他更是如数家珍。</p>
甚至他的父亲在家里还经常这样地开口说话。</p>
“这事要是到了京城呀……”</p>
“这东西要搁到京城去呀……”</p>
“这个理儿要拿到京城去论呀……”</p>
这便使得赵庆在潜意识里不仅觉得京城的人和物非同一般,似乎就是道理也另有一个,显得更神圣,更伟大。自然而然地就对京城萌生了许多向往。</p>
当然了,京城是全国人民的首都,可能大多数人认为本该就是这样的。那些京城来的知青一提到京城,不就把鼻子仰得老高吗?</p>
可后来等到他彻底长大**的时候才知道,他对京城的好感,原来并不完全如他人那样,只是对**、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对人民大会堂产生的敬仰。</p>
因为他还从父亲嘴里逐渐知道了家族延绵千年历史,知道祖祖辈辈出过无数的帝王将相。知道了家族的没落衰败江山更迭,知道了京城亮果厂“半亩园”的老宅。知道了九龙山上那十八座荒草横生的皇陵里躺着他的祖先们。知道了龙口村的安、孟、宫三姓本是依附他的家族仰仗旗地庄园生活的坟户包衣。还知道了一直把持着村首之位的安姓大族,居然是原来清室皇帝指派的护卫章京后裔。(章京是满语音译,武官职位,意为将军)</p>
他这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是最早定都京城的皇族血脉。而他的整个家族,数十代人,一直就与数十里外的那座城市密不可分、割舍不断。</p>
一度来了,又一度走了,一度走了,又一度来了……八百年来始终与京城纠葛、牵绊在一起。</p>
这也就难免让他深深地感受到,哪怕如今自己身在这个小山村,也仍与京城,存在着一种血脉相连的奇妙缘分了。</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是的,他并非姓赵,而是姓完颜。他的名字发音倒没有错,但还要加上两个字的姓氏才得以完全。他叫完颜兆庆。</p>
没错,他的父亲才是个最地道的老京城人。但也是被时代大潮彻底淹没的封建皇族后裔,是前清的旗族贵胄。</p>
也正因了这个身份,从民国到解放,无论北洋**还是国民**,他的父亲始终难以获得信任。空有一身的本领和报效国家之心,却难以找到正确的精忠报国之途径,无论从政从军,皆郁郁不得志。</p>
日本人来了之后,他的父亲在外逃反整整八年。等到光复之后,再归京城之时,已经连栖身之所都没有了。所以最终才会来到了龙口村,心灰意冷地落户于此看守祖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