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幸福 (第1/3页)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郑朗的两个学生,不但小皇帝好奇,满朝大臣皆好奇。郑家子性格平和,可才气有了,眼光也高绝顶。并且此时他要分心替两位太后作画,还要准备来年的大考,时间是何等的紧张。</p>
居然让他分心破例收下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才?</p>
大臣们也喜欢八卦,于是就在议论,甚至大部分人想亲眼看一看。</p>
……</p>
八月桂花香,院子里几株金桂开得灿如繁星,阵阵还不算清凉的和风吹来,幽幽香气沁人心脾。</p>
时季的变化三个少年都没有在意,他们几乎将心思全部放在书本上。要么郑朗偶尔到范宽家拜访一下,或者弹弹琴。这不是玩乐的,是紧张的苦读之余,进行自我调节放松的。有时候郑朗也对两个小三劝说,适当出来走一走,学习反而能事半功倍。</p>
但两个少年到来,家中的阴盛阳衰之气并没有减少。</p>
除了七个娘娘,江杏儿与四儿外,还有宋伯他们三人的婆娘,新来的三个小婢。</p>
最信佛的是大娘与四娘、五娘。</p>
至于其他的几个少女多是跟着二娘转,学学女红。</p>
小皇帝赐了三十几名织女,几个女子如鱼得水的生活到来了。让郑朗劝了劝,十来名织女返回老家,还有二十三名织女留了下来。麻烦就来了,要接她们的家人,要替她们家人盖房子,要替她们家人买地。后面不急,反正秋收是赶不上的,冬天慢慢处理。前面的必须立即安排下去。</p>
沿着那片荒坡将房屋一直盖下去,本来郑家庄形状象一个豆荚,郑家与郑耆长家一头一尾象两个荚尖,现在变成了一个L形,郑家正处在这个拐弯点上。</p>
形状如何变,还是郑家庄。</p>
二十三名织女到来,也不是一无是处,她们使郑家刻丝工艺更上了一层楼。</p>
铺子里仍然一月仅售两三幅刻丝,物以稀为贵,多就不值钱了。况且现在郑朗那有功夫去绘画,能抢在两个太后下葬前将这幅长轴画好就很不错了。剩下来的时间,还能浪费么?再浪费,还想不想省试高中?</p>
但刻的丝数量实际多了起来,包括范宽的画,每刻好一幅图,郑朗都将第一幅刻丝赠予范宽,让他保藏。温润如此!</p>
老范激动了,谈钱谈不起来的,一幅刻丝好几百缗,老范身家不高啊!于是又送了近十幅图给了郑朗,其中还有《关山雪渡图》、《万里江山图》、《临流独坐图》。</p>
国宝啊,郑朗看到这三幅图,激动得差点失态。</p>
这些图全部准备刻丝,皇家的东西倒底不一样,不仅是器皿,连人也不一样,织工的手艺,还略在自家从定州请来的十二名织女之上。其实只要再过两到三年,随着郑家庄二十几名妇人手艺提高,这个作坊已经有了大规模刻丝的能力。</p>
可二娘三娘六娘七娘,以及几个小萝莉惊喜的,是二十几人当中,不仅是刻丝,小皇帝估计对这玩意儿不懂,只知道奢侈,养在深宫里浪费,不如送给郑朗创造一点经济价值,减少了内宫的开支,还给这几十名织女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机会。</p>
所以一股脑送了三十多人过来。</p>
里面还有一些不会刻丝的织女,但她们会刺绣。</p>
工艺稍微简单一点,是与刻丝相比较的。也不是很简单,更不是后人所想的,用针线在丝绸上一针一线刺出图案,那叫女红!</p>
于是这些个女子经常跑到作坊里请教。</p>
几个织女刺绣手艺是高手中的高手,就象范宽的画技,知日的琴技,使她们受益匪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