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大中庸下 (第3/3页)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听陆家儿子的一个衙前朋友对郑朗提及,郑朗派人问了一下,果然如此,才将这个人发掘出来。</p>
看着碑文,陆宁立即谢绝,道:“郑知州,小的不敢哪。”</p>
朱谢二家不知道,可陆宁是一个主户,多少见过一些世面,郑朗的赋碑一出,有可能以后无数学子过来看,陆续对自己赞扬,甚至有可能留名于史册。岂止是画像给皇帝看一看那么简单,哪里敢受之!</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为什么不敢,是你平时做好事,得到的回报,来,带我去看看你修的桥。”</p>
陆宁惭愧不安的带着郑朗来到一条小河边,就着河架了一座石拱桥,正是这座石拱桥,河两边的各村庄得以顺利来往。郑朗道:“这才是善事。前些天我去了一趟临江寺,听闻有人一捐就是几百亩的地。释家真义是空是了,临江寺的香火足以让僧侣们衣食无忧,为何要得那么多的良田?每多一份良田,贫困百姓人家就少了一份生机,何来佛家普渡众生之说。若是业报,这才是真正坠了业障、魔障。”</p>
提及临江寺,一个个不敢作声。</p>
郑朗又道:“只有陆大郎才是真正的做善事,渡来世。不是渡来世业报,今天让我听闻你做的好事,就是现世报。”</p>
“小的那敢有这份妄想。”</p>
“你不是刻意去做,才是真心,才有善报到来。”</p>
说着往回走。司马光忽然道:“郑大夫,我更清楚郑大夫所说的中庸之道了,就象我们才来太平州,看到一些事,让我觉得很迷茫,很灰暗。今天却看到这么多亮点。果然是有阴有阳,有善有恶。”</p>
“本来如此。并且我也有其他用意,因为困于外敌,优柔百官,朝廷渴望财富,自上到下,对财富对谋利不排斥。这也无什么非议,夫子也没有反对谋财。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谋利多会忘义,在这种背景下,更要重视德化,与时俱进也。”</p>
忽然眼睛亮了起来。</p>
他终于想到了中庸核心所在。</p>
很重要的。</p>
魏家那个大波妹说知行合一,是知道了就去做,根本不是王阴阳所说的知行合一,那是一种思想的表现方式,如同郑朗所说的学而致用。核心思想何在呢?</p>
我知道财富的重要性,去抢银行,也可以说是知行合一,我知道开锁的功能,上门撬人家的锁偷人家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学而致用。</p>
能气死王阳明与孔夫子。</p>
因此王阴阳那种知行合一很复杂,不仅是一种形式与行为,还是一种思想,一种体系,这才构成了王学的儒学系统。</p>
也可以说郑朗的中庸是包容调济,可那样诠注,多空泛哪,甚至比史上司马光的中庸更玄之又玄。</p>
一直要寻找这个核心,有这个核心才能去诠注。</p>
今天终于给了他灵感。</p>
主要是岁数太小,前世的不能算,今世才真正认真思考,到他老的时候思想完善了,又不会如此吃力。</p>
道:“陆大郎,我到你家中坐一坐,记一些东西。”</p>
“这是小的荣光。”</p>
“别小的,称我吧。”</p>
等于白说。</p>
郑朗又对杏儿道:“给我准备笔墨纸砚。”</p>
王安石道:“郑大夫,要记什么吗?”</p>
“要记一下的,是我刚刚想起来的修注中庸核心所在。”</p>
一句话说完后,所有人眼睛亮了起来。</p>
中庸啊,有几人未听过这件事?</p>
杏儿磨好了墨,崔娴眼光亮晶晶的看着丈夫。处得久了,更不想争,相反,因为她有才气,懂得多,才知道丈夫学问的浩大,渐渐变得有些膜拜起来。</p>
“司马三郎,我说你记。吕三郎,王三郎,你们也可以发问。”</p>
“喏,”司马光高兴地答道。</p>
“包容调剂,与时俱进,直而温之,简而无傲,乃中庸之理也。”</p>
王安石皱起眉头,包容调剂知道的,可这个与时俱进是什么?既然老师让问,于是直接问了出来。</p>
“与时俱进……”郑朗沉吟一声,这个若说好了,可了不得啦。而这四个字恰恰是四句“真言”中的重中之重!道:“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一加二是不是等于二加一?”</p>
“是。”王安石道,两个结果一样,皆等于三。</p>
“但放在儒学里面,一加二绝对不会是等于二加一,甚至一加一绝对不会等于一加一。”</p>
语不惊人死不休,仅一句,所有官吏一起听傻了眼。(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