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号角 (第2/3页)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忠心是好的,不能这样忠法,就是好皇帝也让你夸到最后夸得飘飘然。石介适当的进谏是对的,非是错的。你居然用了大帽子压,是父亲,是人君,不能说。没有直臣进谏,最后皇帝会发展什么?别人不知,你学问深,应知道张九龄贬出朝廷,李隆基演变成什么样子?</p>
这就是两人想法不同的地方。</p>
郑朗没有进谏?</p>
宫中大多数谈话阎文应是做了记录的,可没有大的缺失,何必拽龙袍、拍桌子、捶宫门进谏,开导戒慰一下即可。更不能无中生有,对皇帝都能无中生有,那么对政见不同的人呢?</p>
反正欧阳修与其他一些君子们根本就不考虑,认为石介进谏皇帝,肯定是对的,郑朗反驳错了的,是皇帝就要不断戒告,在他耳朵边念经。</p>
这个理儿……</p>
不久后这本《三元先生对答》印了出来,没有字没有号,只好用了一个三元先生。</p>
卖得几乎脱手,连赵祯还抽出几十文钱买了一本回来看。</p>
国库紧张,让他想起来抽出几十文钱出来花一花,很不容易。有一次他到寺庙里进香,看了看,不错,朕打赏,大和尚们一听开心万分,皇帝打赏会赏多少东西,眼前一捆捆精美的丝帛,一锭锭金银闪着亮光。结果打赏出来,五文钱,寺中的所有大尚们差一点全部扑倒在地上。</p>
这本书有没有对其他人的胃口不好说,但对了赵祯的胃口。</p>
道:“好书啊。”</p>
没有对阎文应说,尚杨二女的事,赵祯对阎文应渐渐产生隔阂。</p>
普通士子与百姓看后同样很喜欢,百姓看重的是一件件好玩事,原来郑状元身上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啊,感到一下子缩短了距离。士子看的是他对**对学问与学习态度的见解。</p>
有的人不这样认为,戾气已生,非是郑朗能弹压下去的。国家都快病入膏肓,还能用这种温和慢条斯理的做法,让国家返回正常轨道?</p>
但宋朝当真是病入膏盲?</p>
只要有商业这匹马拉着,宋朝依然还能笨重的向前奔跑。一旦将马车折散了架,什么马来拉,也跑不起来。</p>
这也是一场竞赛。</p>
郑朗只要有很快的政绩,产生一批追随者,只要有完善的书籍理论,产生一批“信徒”,在他的带领下,宋朝能让“温和派”占据上风,从方方面面,不动声色的改革完善。</p>
要么他会被保守党与激进派辗成碎片。</p>
眼下三派没有形成明显的鸿沟,看不出来,也不急。这时京城发生了一件“小事”。</p>
庞籍弹劾两个人。</p>
先是王怀德以私货遗尚美人求管军,于是坐其兄王怀节为左骁卫将军。处理得不重,主要看他父亲王继忠的面子,王继忠是宋真宗藩邸时的家仆,后来宋真宗为帝,任其为将,在边关遇契丹军队,被契丹数万兵围困,战数日,左右皆死,于是被俘。看到他很英勇,契丹人善待之。终缺少杨业的气骨,与李陵一样,屈服于契丹人。</p>
但与田承嗣他们不同,没有投降契丹就带领契丹攻打宋朝,利用自己优势,在契丹始终劝解契丹贵族与宋朝和平。宋朝去使,也多次对其慰问。于是无形中成了契丹与宋朝和平的一道重要桥梁。</p>
然而这件事宣告着另一件事发生,正是尚美人被撵出宫,有人将此事告发出来。又有人对庞籍告发另一件事,范讽为三司使时,先是用了监管有方为借口,为左藏库监库吴守则申请升官,也是范讽职权范围内的事。但接下来一件事发生得很奇怪,范讽又拿出了一件精美的银鞍子贿赂吴守则。</p>
一个是小小的仓库保管员,一个是国家的计相,差距这么大,范讽如何做得出的?</p>
有原因的,吴守则本身职位很小,但他女婿正是尚美人的异母弟。!</p>
绕上来了。</p>
庞籍慎重的追查下去,这件银鞍子花掉范讽很多钱,离开京城时肉痛了,于是他利用职权,将翰林院用金银做成的各种器皿顺手牵羊卷跑了一些,有可能值几千缗,有可能值几百两银子。做了三司使很长时间,头脑经济灵活,从京城带走的,直到齐州才出手,据说两地金银略有差价,能多赚一点差价费用。</p>
庞籍接到消息后,没有发怒,而是狂笑了大半天。</p>
奶奶的,范讽,你撞豆腐**吧!</p>
若大的计相,一年薪水加上补贴能达上万缗钱,贿赂小得不能再小的属下,还卷跑了翰林院这几百两银子的器皿,居然到齐州卖,再赚几两差价费。你怎么不早点死**去,整个大宋官员的脸面都让你丢光了。</p>
开始上书。</p>
几百两银子的贪污案,小得不能再小,可这件事终于演变成一件大事情。</p>
更搞笑的是吕夷简,先是七伤拳,后是嫁衣神功。</p>
……</p>
郑朗有时候想想京城发生的种种事务,也是又好气又好笑。</p>
也没有时间去想。</p>
先是所有大户人家一起跑过来,痛哭流涕,俺们错了。讲道理肯定不行的,郑朗已经警告过多次,从实报,对你们有好处,差一点明说,自己不听,怎么怪人家?</p>
损失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