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刚转了几天,传来消息,说朝廷又来了人。</p>

还是高若讷前来,郑朗只好将事情交给赵通判,也没有吩咐。这是最后最关健的一年,说什么大圩有多少好处,一起拿来重新投放下去,朝廷没有看到任何好处,不能说政绩。</p>

年底忙碌下来,到明年所有收成上来,税务上来,这么多啊,升官发财机会就来了。</p>

因此,在这时没有一个人敢马虎,包括小吏,也想转正的。</p>

能不能转正,就在明年一年。</p>

回到太平州,与王昭明打过好几次交道,淡淡点了一下头,然后与高若讷寒喧。</p>

崔娴亲自沏上茶,三人坐下来说话。</p>

也不是郑朗所想像的,高若讷心中同样憋闷,皇帝莫明其妙下了这道诏书,是什么意思?</p>

若是象大宋那样,率领灾民过来,情有可愿。可让自己与宫中一个小太监下来只是为了看一看,难道是想将自己外放?</p>

外放有什么不好?身为一方父母官,行动自由,若是外放一个知州,那就是天大地大,皇帝第一大我第二大了,上面还有什么转运使之类,可干涉的权利很小。</p>

这时官员却想不开,那怕在京城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宫官、观官,也不愿意到地方上来。</p>

王昭明说话有些吞吞吐吐,更让他担心。</p>

一路心怀鬼胎地来到太平州,不仅是芜湖,太平州城同样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忙碌。看上去很美,这是城市的样子,码头上各种货物也是堆积如山。至于圩内百姓还没有看到。</p>

先向郑朗问一下,贡税多少,总产多少。</p>

郑朗一听这个问题,立即产生反感。不仅八万多亩甘蔗,影响总产,而且也不能说,自己实报下去,上面一听,原来这么好啊,加税加税,朝廷那么苦了,为什么太平州百姓非要比别的州百姓过得更好。</p>

税务可以说的,与总产与甘蔗无关,论地论口纳税,要么交商易税,其他的税务郑朗一率省去,有的是朝廷可有可无的税种,有的则是各州巧令名目,变着法子敛税生出来的新税种,有的将废弃旧税拿出来征收。</p>

郑朗不屑为之。</p>

道:“高司谏,税务我做了表,你有空可以去看一看,大约粮税一年能比原有的增加三十万斛。”</p>

“三十万斛?”高若讷喃喃一句。</p>

很了不起,一个中小州增加三十多万斛,全国都象这样增加,能达到一亿多斛,朝廷还用为粮食发愁吗?</p>

“大约会有,至于钱税与绢税,绢税我征得很少,要么是用绢替钱,有的事方兴未艾,我也不能做出判断。”</p>

“那么总产粮食会增加多少?”</p>

“夏收未上来,我也不知,太平州人手也不够……”郑朗再次不悦道,朝廷各州连真实耕地与真实口数都没有统计清楚,为什么要关注一个小州真实的总产量?</p>

高若讷还不知道,疑惑地问:“人手不够?”</p>

“高司谏,今年是最后一年圈圩,圩都不大,全部在边角处,依山陵丘岗而据,大者仅两百来顷,小者只有三十几顷。但圩却很多,多达十几个,圩小圩堤会更长。下面州县官吏一起要测量,才能决定圩址。”</p>

“是啊,这几年太平州诸位官员辛苦了。”</p>

“辛苦是应当的,不过远不止这些事,还有劳力。前年以地换工,百姓积极性高,去年朝廷从他州调来两万夫役,七千多户灾民,所以工程量大,勉强为之。仍然出现了许多事,不似前年齐心协力,工程进度也比前年缓慢了十几天。再看今年,诸圩起来,无地户很少了,有的到两个城中做工谋生,不需要田地度日。要么诸圩内的百姓,本官强行让他们出工他们会听命,但行不行?圩内洼地要整,沟渠要深挖,能抽出几个劳力。”</p>

“是啊,”高若讷再次点头。</p>

太平州最大作用是一个示范。</p>

连皇帝都知道是怎么筑圩的,秋天湖泽水平时起筑,不是这时,就无法取泥,水深也不便筑堤。这样抢一抢,元旦前后筑完,正月春耕未来之时,抢着划分阡陌,便于分配,也便于对坡塘归属划分到实处,免得以后产生纠纷,修道路,造石桥,使圩内交通方便,还有挖沟渠,不仅是灌溉,也便于万一有险时,百姓好利用船只带着贵重物品安全撤离。</p>

接下来到了春耕生产,汛期防汛护堤,第一年冬天还有事情要做,进一步抬高洼地,减少内涝危害,挖深沟渠,增加灌溉功能与蓄水量。所以郑朗说没有劳力。</p>

郑朗又说道:“要么再请求朝廷命令他州前来协助,可今年不可以了,据我听闻,江东数州官员都有意筑两到三个大圩做为示范,他们也需要劳力。然而我这数圩必须今年完成,至少需要三万劳力,又从何而来?”</p>

高若讷不能言。</p>

但有一条郑朗没有说。</p>

原住民还有一些五等户,有的进城务工,有的靠打短工与租地度日,自己变一些手段,可以安排四千户下去,那样不但所有五等户安排下去,情况稍差的四等户也安排下去,剩下的,不好意思,与大户抢佃户。</p>

这些佃户不是灾民,自己只要给他们一些稍好的待遇,一个个会开心万分。大户头痛,管不了啦,有那个甘蔗,他们谁都不敢有怨言。这才是利益的捆绑。</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之所以成功,也是利益捆绑得成功。</p>

否则三四年内将这些事情做完,整个太平州还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p>

想得地,出劳力来。</p>

也不是原来的太平州,七千户灾民,四千多户从他州涌过来的佃户,城中还有三千多外来户务工的,增加了接近一万五千户。挤一挤,三万劳力也就有了。</p>

但高若讷不懂,认为很难。</p>

郑朗又说道:“高司谏,你看一看,下面的官吏会忙碌成什么样子?”</p>

还有事呢,郑朗没有说。</p>

“为什么不增加差役?”高若讷忽然道。</p>

崔娴用腿在桌子下面碰郑朗,郑朗懂的,自己不便提出来,可以就着高若讷这句话下一份命令,非是我要增加差役,而是朝廷官员说的,那么免役法之举说不定可以办倒了,自己还不会做恶人。</p>

但是郑朗默默的摇了摇头。</p>

最关健的几个月,不想出差错,高若讷又不是真正的“一不肖”,更没有得罪自己,何必让他上火坑?</p>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