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大戏·救世主 (第3/3页)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一部族在夹山地区地位很低,环境恶劣,时有冲突,所以骁勇悍战。再加上元昊本身性格桀骜不驯,闻听契丹与宋朝议和,心中怨怼之下,十有八九还会再次收留屈烈。挑唆呆儿族等党项余下部族叛乱,那么历史又会重新上演。</p>
没有一个准确的计划,只能见机行事,一步步地往下走。有可能那个素未谋面的商人,将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p>
呆呆地看了一会儿地图,郑朗又想到范仲淹的奏折,十分郁闷。</p>
对范仲淹郑朗始终生不出来气来,这是一个绝对没有任何私心的人,仅是思想与军事观点与自己不同。不过举国上下,又有几人与自己思想观念会是一致?</p>
忽然想到**早期对知行合一的认识。</p>
王守仁知行合一有许多缺点,这点郑朗也清楚的认识到了。当然,**更清楚的认识到王守仁知行合一的不足之处,于是说知而不行,是谓不知。王守仁一个念头便是行,太过荒谬。又说知难行易,知识那么广大,一个人穷其一生,怎么可能能认识呢。只要认识到了,便会有人能做到。比如轮船,不一定要所有人会制造轮船,但有人会制造,轮船便会出现。</p>
进而推化成分知分行,人分三种,先知先觉者,创造发明,后知后觉,仿造推行,不知不觉,为竭力乐成。这个论点与孔夫子的先验论十分的相似,由是重视精英,忽略百姓与基础群众。虽说了**,那是救民治民,精英则是救世主,而不是让所有的民主动的参与进来。于是辛亥革命由是失败,革命果实封建军阀夺走。</p>
太祖对错不提,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可以用他们的想法来对比。但将自己变成救世主,失败也就开始!</p>
什么样的想法,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p>
范仲淹等君子党的想法、做法,是何等的相似。</p>
郑朗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朝中有多少精英以为自己是救世主?”</p>
“官人,你说什么?”江杏儿不解地问。</p>
夏天到来,衣服单薄,如今的江杏儿为**,为人母,少了少年时的书呆子气,多了一份慵懒与风情。</p>
郑朗没有回答,反问道:“杏儿,杭州好还是渭州好?”</p>
“杭州?”</p>
“为什么?”</p>
“泾原路战事不断,每次都会死很多人。官人还喜欢冒险……”</p>
“杏儿,快了,我们很快会离开泾原路。”郑朗答道。</p>
“哦,什么时候?”杏儿欣喜地问。</p>
但郑朗不喜欢,他曾经将赵祯朝的名臣笼统地分为几种。</p>
打酱油的不去管,第一种是有才干,但德操皆有欠缺的大臣,首当其冲便是吕夷简,后面还有夏竦、庞籍与韩琦等。第二种是德操无限接近完美,可过于迂阔,不切实际,代表便是范仲淹,还有富弼、蔡襄等。第三种便是有文学才能,然而德操有欠缺,吏治才干同样有欠缺,却因为文学天赋名扬千古的大臣,代表便是欧阳修,小宋等。第四种便是无大才能,但谨小慎微,也没有出现大纰漏,德操虽不完美,也能说得过去,代表便是包拯,还有大宋等人。第五种便是德操差到极点,吏才也差到极点的少数大臣,不多,比如杨偕。还有一种人无论德操或者吏才皆接近完美,更少,如王曾。</p>
然而自君子与小人之争一开先河,最后一种大臣渐渐消失。也许有,要么被两类人同化,要么无法生存!比如张方平,自己过于高看他的军事才干,但其人已经无限接近王曾。</p>
两党开战起来,张方平两边都看不习惯,两边人也不容他,于是只能成为打酱油的。</p>
即将到来的大场面中,自己呆在朝堂,未必好过啊。</p>
正在悠然出神时,忽然外面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p>
郑朗一下子跳起来。</p>
这是大量火药爆炸的声音,辨认了一下方位。渭州城中有许多火药,是留作守城用的,在渭州城东南角一个无人的旮旯里,平时看守森严,严禁任何火种进入。泾原路其他各个重要城池、要寨、重堡都有一批。但最多的是用在开凿三白渠,不在泾原路。</p>
可这声音却是从城西北方向传来。</p>
也不是爆竹作坊爆炸的声音,渭州城中没有爆竹作坊,即便有因为**不准,爆炸时的响声是那种闷声。</p>
为何在西北方出现爆炸声音?</p>
正准备动身,又是一声巨响传出。</p>
PS:牵涉到了哲学观念,皆是一家之言,若不同意,请见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