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在风中三 (第2/3页)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后抬起头看着北面皇宫方向。</p>
……</p>
杨守素从容答道:“禀陛下,两国交战,民不聊生,我主已有悔意,但怕朝廷拒绝,空遭羞侮。想到缘边四臣,唯有郑朗功劳最高,又是西府副相,故让臣来到渭州,试探郑朗口风,打开缺口,抚平创伤。”</p>
“你是汉家好男儿……为何事贼……”赵祯叹息道。从容化解,应答十分得体,这也是一种本事,赵祯起了爱才之心。</p>
杨守素怎能回答?</p>
赵祯这种温和,也是一种人格魅力,但开出的弓,没有回头的箭!此时,杨守素心中略略有些惆怅。</p>
“元昊是真和或是故伎重演?”吕夷简问道。</p>
“不真和,我怎敢赴京?”</p>
“若和,请他写服罪折呈上京城。”章得象说道。</p>
“和乃两国之民好也,若是服罪,大夏民不服,主会为难矣。”</p>
“元昊要怎么才能和?”晏殊问道。</p>
“陛下,诸位相公,臣只是奉国主之令,前来渭州与郑相公面谈,也没有想到郑相公将臣送到京城,于兴州未曾谈过具体条款,陛下想要化干戈为玉帛,臣会立即返回兴州,对国主通知,让国主拟定条款,再来京与诸位相公议谈。”</p>
咱还是快点跑路吧。</p>
京城是好,但不是俺呆的地方。</p>
“诸卿,你们看如何?”赵祯向诸位宰相问道。</p>
几个宰相想了一会,晏殊说道:“这样也好,只要元昊上书认罪,可以议和。”</p>
其他几位宰相随之附和。</p>
赵祯看着几位大佬,左手在桌案下面握着郑朗的密奏,这时,突然觉得很荒唐。</p>
呆了呆,说道:“杨守素,你远道而来,车马劳累,既然来到京城,我与诸卿也要商量一个草呈,让你带回兴州,朕派人带你去驿馆休息吧。”</p>
想回去,那有那么简单。</p>
派人半拉半强的将杨守素送到驿馆。</p>
又看着晏殊问道:“晏相公,万一他是故伎重演,未和,实为诱我缘边将士疏忽防战,突然袭击怎么办?”</p>
“陛下,下诏缘边大臣重视警戒,若战备战,若和是夏贼主动派使来我朝议和,谈判对我朝有利。”</p>
又得到几位宰相附和。</p>
这就是宋朝的一贯政策,驼鸟政策。敌人来了,将头往沙子里一钻,打吧,俺不痛,真痛了,伸出嘴巴啄上一**反击。敌人不打了,到不远处休息准备再战,驼鸟又立起身体,精神焕发,耀武扬威。</p>
好在契丹越来越末落,西夏瘦小无力,宋朝略略有些体重,外交上伤痛累累,还不会有生命危险。一旦没有体重,敌人更凶残,覆灭也随之到来。</p>
赵祯没有想得那么长远,只觉得这一幕十分好笑,听着几位大佬侃侃而谈,一颗心却飞到案底那篇奏折上,上面有八个字,陛下可观群臣智愚。心中默念,行知,朕看到愚了,但朕没有看到智。</p>
无力地挥挥手,说道:“你们也下去吧。”</p>
很是受伤。</p>
……</p>
真正受伤的不是赵祯,而是另外一人。</p>
不过此时他正意气风发,根本不觉。</p>
富弼与张茂实八月来到契丹清泉淀。此时契丹继续在夏捺钵,在黑山东北,没有转到秋捺钵的伏虎林。离京城路程也比伏虎林远了近两百里路。</p>
富弼与张茂实坐下来休息。两人皆十分苦逼,从黑山到京城好几千里路,短短三个月时间内,来回跑了一趟半,还不算一大半时间耽搁了。富弼更苦,外加一个乐寿到京城来回。</p>
累得不行,刚准备休息,契丹馆伴耶律仁先与刘六符到来,问所以然。</p>
富弼答道:“你们契丹一定非是姻亲,可以姻盟,什么也没有。或者钱帛盟,能让西夏附款,岁增二十万,不行,则增十万。我带来了两份国书,三份誓书。”</p>
这下子该满意了吧,你们契丹要什么有什么。供你们自己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