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天人合一 (第2/3页)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并且泾原路将防线正式拉到萧关一线,与环庆路能真正形成互相侧应,环庆路也可以放心大胆的裁去大量驻军。仅此,意义就非同重大。</p>
但关健是工程量,马上冬天就要到了,施工抢不完,这一年冬天会大寒,必须到明年春天再次施工。诸寨堡未完工之前,这些军队绝对不能离开,以防有变。</p>
于是郑朗将主要将领,以及韩琦与范仲淹拉入帐中,向他们提出这个请求。</p>
咱不要你们的军队,但这些军队必须借给我。</p>
“借都无妨,朝中言臣会弹劾行知越权的,”范仲淹说道。</p>
“希文,何惧,此乃利国利国之大事也,又有此次大捷,难道那些言官们眼睛瞎了。”韩琦说。</p>
范仲淹不能言。</p>
都是不怕事的主,谁怕谁啊,包括张方平在内。</p>
“说就说吧,为了国家,那能拘于这些小节。”郑朗淡淡地说。心中却说道,说好啊,就怕不说。功劳越大,越得注意,萧何为西汉三杰之首,做了什么事,与民争利,争得老百姓不服气,打官司打到刘邦哪里去。刘邦明为责备,心中却很高兴。可后来又犯了糊涂,让刘邦将上林苑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刘邦恨萧何悦民,于是将萧何抓了起来,关进大牢。赵祯比刘邦仁爱多了,至少韩信在赵祯手中,绝对不会落得惨死下场。但适当的留一些把柄,对自己是好事,不是坏事。</p>
甚至心中很想对一些言臣大喊,弹劾我吧,我在这里越权呢,用这个罪名将我的功劳抹杀吧。</p>
不荒谬,这才是真正的明智。</p>
否则功劳到了巅峰,以宋朝的古怪制度,自己未到三十岁,准备养老吧,什么事都做不了。</p>
韩琦与范仲淹根本就没有多在乎,既然郑朗说不拘小节,借就借。韩琦转了转眼睛珠子,说:“借兵可以,但行知,你今天必须陪我一醉方休。”</p>
“稚圭兄,你用意不良,分明是想看我笑话。不过今天我就陪你一醉方休。”郑朗说道。来到西北,他的压力很大,来的时候便是为了这个定川砦。西北数战,好水川与三川口两战虽败犹荣,然而定川寨一战,宋军输得太惨了。这一仗打下去,打得赵祯都失去了自信。今天,这颗悬着的心才落到实处。郑朗心情同样很愉快。</p>
就是死了许多人,让他不满意。但这是无奈的,想取得大捷,又不想付出牺牲,怎么可能?</p>
外面的歌声更大起来,不时传来将士的欢笑声。</p>
扬眉吐气的一战,以前多次失利,不仅缘边四臣有压力,将士也有压力。朝廷花的钱太多,却屡战屡败,他们何尝感到能抬头做人?</p>
直到今天,才觉得挺起腰杆。</p>
士兵将烧好的整羊端进大帐,喝了一蛊酒,韩琦说道:“行知,我将上奏再次修改一遍,你看一看如何?”</p>
郑朗接过他的奏折,看了起来。几乎将他的话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但做了润色,刻意还说了改革的事。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之变也,顺应天时,调和革新,所谓天道,天人合一也。</p>
不是改革,这是天道,是天人合一。</p>
比郑朗讲的还要严重,是似是而非的祖宗家法重要,还是天道,天人合一重要?</p>
“好,佳。”郑朗呵呵大乐,夸奖一句。</p>
“行知,稚圭,是什么?”范仲淹说道。</p>
郑朗将这份奏折递给范仲淹,范仲淹看了看,说道:“好。”</p>
此时他的抱负不小,合了他的心意。而且他敏锐的察觉到这个免役法所带来的好处。非是在全国普遍执行,只是在中等以上收入的州府执行,执行下去,一能敛到一部分财,二是民怨不大,矛盾不多,三是能减少部分厢兵,至少雇拥百姓做力役,能给部分贫困百姓增加一条生路。这一战过后,在开始休生养息了,这条改良的免役法来得正是时候。</p>
至于是谁进谏与想出主意的,皆不重要,这正是他宽大胸襟的表现。除非得不到他的认同,那么他倔强的性格,同样也让人望而生畏。</p>
张方平用狐疑的眼神看着郑朗,郑朗暗中使了一个眼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