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成长 (第1/3页)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过了河,就到了博州聊城。</p>
一路上赵顼十分兴奋,但这个上者之道让他困惑万分。</p>
没有立即看到上者之道,一行人继续一路盘问着水利施工,这是郑朗的主要职责。也就是郑朗,否则这么大摊子,换其他官员前来,十之余八九会出大乱子。特别是今年,施工范围几乎普及到长江以北一半地区,不要处理各种纠纷,单纯工程这一项,在伪重视民意的大环境下,就让总领之人头痛万分。</p>
到了博州,先是与官员会谈,不仅是河工官员,也要地方官员配合的。</p>
然后接见一些主户与商人,皆是平时有善行的有钱人,做过一些好事,例如救济过穷人,或者替乡里修桥铺路,可能出钱钱粮,参与救灾工作,或者兴办义学,教人子弟。</p>
但这次更有荣光。</p>
郑朗此时名气达到了颠峰。</p>
在宋朝不怕吕夷简,不怕韩琦,就怕郑朗这种道德君子。一旦占据道德,遇神弑神,遇佛弑佛,所向披靡。王安石史上聪明就聪明在先行占据德操这一高度。司马光醒悟得要晚一点,然后住草棚子,也将道德这一块赢了过来,于是反败为胜。</p>
一个郑朗就让这些普通的地主商人敬仰万分,现在外加了一个世子,说世子是谦虚的说法,那九成以上乃是宋朝以后的皇太子,皇帝。</p>
郑朗逐一夸奖他们的行为。</p>
在太平州他就这么做过了,赵顼仍然懵懂不知。</p>
郑朗低声说道:“这就是上者之道。”</p>
“这就是上者之道?”赵顼狐疑地问,又道:“我不懂。”</p>
“你想一想。”</p>
郑朗低声说完,继续与大家交谈。人人都想进入这个场合的,给宋朝重臣与未来的皇太子留下一个好映像,不过想进入简单,做善事去吧。</p>
宴散,郑朗与赵顼走到驿馆休息。</p>
严格地遵守着不忧民的政策,那怕是赵顼在边上都不忧民,住多住在驿站。</p>
赵顼说道:“郑公,我还是不大明白。”</p>
“世子殿下,你再想一想。”</p>
“我还是想不出来。”</p>
“往兼田隐田上想。”</p>
赵顼想了大半天,依然摇头,现在他还小,让他想这么深奥的问题太勉过其难。</p>
郑朗也没有为难他,之所以不立即告诉他答案,让他想很久才告诉他,这是为了加深印象。道:“兼田与隐田成了朝廷的重要时弊。一是影响国家两税,官员想要政绩,必然将税务加于平民百姓身上。若爱民,必影响税务,影响国家收入。因此只有完善这个制度,郭咨提出均税丈田,我进行了改良,怕引起骚动。后来就连我这个改良也渐渐丢弃。前几年再度提出来,可下面执行时发生了许多纠纷,又有了司马光的均税之策。韩琦夸赞司马光将我的均税法完善了。此言错矣。司马光也仅是一种改良,并没有从根源上制止。想要制止,有一个方法,全国性的将所有田地丈量出来,明注田亩数量,以田亩征税。”</p>
“不妥,”赵顼道。</p>
跟了郑朗后面也有好些天,这些天郑朗就是讲叙有关这些方面的道理,赵顼也成长了一部分。</p>
“为何?”</p>
“天下必动乱矣。”</p>
“中的。”</p>
“均税的改良,到了我与司马光这一步,已经到顶了,再进行深一步改革,必引起天下动乱。这就是对制度的改革。是中者治国之道。还有一个上者,那就是思想。当然更难。你再想一想原因。”</p>
赵顼深思。</p>
郑朗心道,毕竟还小,自己这算不算拨苗助长?</p>
想了大半天,赵顼兴奋地站起来,手舞足蹈,道:“我想明白了。”</p>
“说说看。”</p>
“人心贪婪不满,于是富者想益富,官者想高位,学者想更精深,这个有好有坏,似乎郑公所著书籍上也说过这个道理。”</p>
“中的也,任何事物皆有两面性。不能一概而论。”</p>
“富者不能阻止他们更富,必然引起他们的反感。但可以进行诱导,鼓励他们多做一些善事,平时这些大户烧香拜佛,有时候给香火钱就是几千几万缗钱帛,甚至主动捐献几千亩的良田,为什么不能将这份好心放在贫困百姓身上?这也是修善积德。若是有更多的主户与商贾这样做,一是给了贫困百姓一份生机,二是减少了因贫富不满带来的怨恨之心,对国家统治安定十分有利。三就是做的人多了,无形中减少国家的隐田兼田。又不象强行用律法处理,引起诸多矛盾。这是真正的上者之道。”</p>
“中的,可为什么我做了很久,未见多大功效?”</p>
“因为仅郑公一个人在做,所以作用不大,若是朝廷来普及,作用会越来越大。”</p>
“也不对,”郑朗摇头,有一件事他仍然没有想明白,是对一个人的好坏没有想明白,后世的那个郭美美。</p>
因为这个女,将红十真相揭晓,郑朗前世那么苦,还捐过几百块大洋泥。真相揭开,心中怎能不郁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