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冰火 (第1/3页)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厚的一份札子,第一个递到曾公亮手中。</p>
其实曾公亮坐在这位置上也是如坐针毡,无论郑朗或者富弼,资历、才能与学识皆超过了他。</p>
没办法,两个谦谦君子就是不上位,自己只好扛着。打开翻阅,第一个就是讲财政,政令渐渐畅通,后面进行了一些微调,赵顼用费节俭,郑朗琢磨着今年财政亏空要少,不会超过四千万,这是指物的,化为钱,不会超过三千万缗。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若是银行监收益上来,能勉强持平。但有一个前提,今年风调雨顺,西北也没有大型战事,还有下半年平安,政令畅通,同时山陵费用大多从银行监挪用过来的。若是下半年数月政令不畅,改革失败,或者一有灾害,有战事,绝对不是止这点亏空。</p>
危机很严重,不能疏忽。</p>
曾公亮不语,是事实,狡辨不了。</p>
其实郑朗若再认真出手,危机会变得更轻,但郑朗今年不会多出手,主要就是改制。危机消失,改制休想。让这个危机悬于诸人头顶上。</p>
别人也不知道他的心意,曾公亮也不知,继续往下看。</p>
第二件事就是说监,郑朗会再推出两监,让大家配合,这些监的契股不用钱帛购买,而是择各州县的善户,以及欠负户注资进入。曾公亮狐疑地问:“何监?”</p>
郑朗推出四监,安眠监与蔗糖监,是在地方推出的,收入也不可小视,每一年给朝廷皆带来一百多万与两百多万缗钱的收益。两相合起来,几乎相当于盐专营的一半收益。</p>
在朝廷推出的两监更是赅人听闻,若没有这四监支撑,曾公亮都无法想像现在国库会变成什么样子?但他就没有想过,正是这些额外的收益,加上南方,以及商税的增加,导致韩琦对经济控制越加散漫,最后无可收拾,大臣反对,只好遮掩了。是好事,用得不好,反成了坏事,当然也成了郑朗说服大家改制的有力证据。</p>
有一监曾公亮是知道的,就在郑家庄研发,似乎是冶炼有关。但另一监呢?</p>
“说出来就不灵了,明年烟花三月之时吧。”郑朗道。改制未结束之前,根本不可能公布。</p>
“为什么不让契户向朝廷支付财帛?”</p>
“明仲,三月春荒之季,贫困百姓家中食粮不足,仍留下种籽,以野菜补饥。为何不将种籽吃下去?”</p>
就是让出一些小利,一旦改制成功,一年会省下来多少钱帛?</p>
这些契股就是让豪强权贵向朝廷妥协的。</p>
改制必须,但郑朗手腕一直不是很强硬,下面还是一系列的妥协。王安石与吕惠卿将四千名京官压缩到一千六百人,两万五千名正式的差官压缩到一万五千六百人,那是不大可能会实现的。</p>
郑朗进谏,在这基础上,让京城各部司以及地方各部司,略略酌情增加一些名额。未说多少,但这是基础,纵加也不会加上三四千人。然这样一来,大家能缓一缓。</p>
裁一万名差官与裁五六千名差官,性质还是有所区别。</p>
曾公亮叹了一口气,实际执行下去,增官容易,裁官难,不要说裁几千名差官,就是裁几百名差官也不容易。看一看并组后,并出来的七百余京官,自己最少收到一百多封求情书信。</p>
但不裁怎么办呢?</p>
继续往下看,下面就是说如何裁的,七十以上者劝退,只要没有特别才能,强行劝退。</p>
体弱多病,或者身体有严重残缺,比如听觉视觉出现重大问题,严重影响到执政者,强行劝退。若中间岁数不大,身体将养好了后,重新让中书铨选。</p>
不作为者,对百姓残暴者,处政昏暗者,强行劝退。这一条由百姓投诉,监察司查问,交与中书裁决。即便重组,地方还会冗官,重组后,许多州县官员超标。根据前三条,各州知州与通判审核,交给监察司查问,再交与中书批准。至于各州知州通判,则由监察司根据民间反映与亲自查看后的结果,直接交与中书批议。</p>
也算是一种方法,不能乱裁,只裁一些无用或者不好的官员。曾公亮忽然一件事,让各州自己判断裁去何人,是将所有州府的官员一起拖下水。不然中书执行起来,反对声音更大。</p>
曾公亮未想到,心中只是叹道,那有那么容易的。继续往下看去。</p>
前者是差官,后面还有一个群体,庞大的无差有职官,三阙一,可想有多少职官?一旦有差空出来,这几年吏治败坏,无一不奔竞,也带动了整个官场作风低下。</p>
为何有党争,若是一个个有上古士大夫风采,象富弼那样争不了,俺就退吧,又何来的党争?这也是官场风气变坏,戾气增加的原因。</p>
养职官不如养差官费用大,也得要养的,有的高级职官一年也需几千缗钱薪酬。职官同样控制,治平时官员三年一迁,现在改成四年一迁,若没有特殊情况,例如重大功劳者,必须在所在官职上呆上四年,以便政策有延续性,省得官员来往繁频,朝令夕改。门荫制由一年一人,暂且改成一年荫一人。什么时间官员轻平到了景祐之时,什么时候重新酌情恢复。</p>
实际不可能恢复到景祐之年,已无形中成为新的门荫制度。其次便是节制科举进士数量。从根源上,将冗官现象控制住。</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曾公亮又是一声叹息。</p>
办法是好办法,但执行起来会有多难?</p>
重新恢复与完善监察司,其他京城各部司都在缩减,唯独扩张的就是御史台,也就是这个监察司。</p>
每路设一下属机构,一正使,一副使,两名文书,四名巡官,四名书吏,书吏非官,乃是吏,就是算账的会计,一路增加了八名官员。职责是巡查一路税务执行情况、官员作为、民间冤情以及保甲法、免役法、仓法以及其他种种,军政务皆人巡查之权,那怕是转运使的账册也可以有权拿出来翻阅。但只有巡查权,很大的巡查权,却没有过问权参与权,发现问题,向御史台汇报,御史台根据情况向两府三司或者皇上汇报,或者对相关的官员进行弹劾。</p>
未必能起到十全十美的作用,明朝东西厂与锦医卫都未实现,一路仅八名官员与四名小吏,如何实现,但能给各路官吏一种震慑。曾公亮抬起头,看了看御史台十几名言臣,嘴上苦笑,这是好事,还是坏事?</p>
继续往下看。</p>
乃是一份长长的名单。</p>
近两千五百人名单,包括各个部司都有,还有那七百余裁减下来的京官。</p>
因为此次重组,牵连到各州各府,不但是重组,还有审核破坏掉的免役法、仓法、保甲法与各地兵士情况,未来成立的监察司是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