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15号,李凡,进来答辩!”有学姐走出答辩室,向李凡笑眯眯地挥了挥手。</p>
那位学姐一向冷面,也就到李凡这儿,才难得地露出了一张灿灿的笑脸。</p>
众同学开始嘱咐李凡:</p>
“凡哥,好运!”</p>
“谨言慎行啊,毕竟你都待定了。”</p>
“千万别瞎胡说,这么关键的时候,一定要求稳。”</p>
……</p>
答辩室内。</p>
卢世明道:“这小子是真敢写啊,《后出师表》《古文尚书》《竹书纪年》《晏子春秋》等等都是伪书,还罗列出来一条条的论据,还别说,我读过之后,的确是有道理。”</p>
诸葛云道:“但这些论据吧,你要仔细推敲,又不太站得住脚,院长,你说对不对?”</p>
崔院长点了点头,道:“李凡文章中列出的所有论据,我这两天都找到了根源,单论这论据,没有任何问题,他记忆力太好了,没有丝毫差池。但是呢,整篇文章却很少有理性分析部分,全部观点都是从论据生发出来了,这种考证态度,我觉得太僵固。”</p>
杨硕点了点头:“我也同意,等一会儿好好收拾一下这小子。”</p>
这时,诸葛云道:“孙教授和王教授他们还等着咱们通知呢,说也要来会一会这个李凡,我这就催他们快点儿过来。”</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诸葛云刚挂完了一个电话,李凡便敲门走了进来。</p>
“诸位教授好。”李凡说罢,微微向诸位鞠躬。</p>
“李凡啊,这两个月的京大生活,可好?”</p>
李凡笑道:“非常好,京大校园非常古朴优雅,教师职工们也亲切可爱,尤其是伙食,太棒啦。”</p>
“瞧瞧你小子,标准的吃货。家里几口人啊?”</p>
咦,不是答辩么?</p>
李凡冷不丁被问到家庭成员组成这个问题后,瞬间蒙了,怎么点错了频道?是不是自己刚刚开门的方式不对?</p>
接下来的问题全是生活理想方面的,什么“家里双亲身体可好?”“平常有什么业余爱好?”等等,甚至于还问出了“你的理想是什么?”</p>
李凡现在的理想就是,诸位叔叔大爷,可以聊点儿正题不?</p>
10分钟后,有三位教授走进了答辩室,落座后,其中一位教授道:“嗯,崔院长,可以开始了。”</p>
“就等你们三位了,好,答辩开始。”崔勇年道。</p>
李凡愣了一下,怎么突然间多了三位教授?其他同学都是5人标配,怎么到自己这儿突然变成了8人“群殴”?</p>
八位教授坐成一排,后来的三位中,孙教授和王教授是历史系的,孔教授是钻研古代哲学的。好嘛,这8个人,直接把“文史哲”三大科目凑齐了。</p>
室内的空气瞬间变得严肃起来,几位老师打开李凡答题册的复印件,纷纷翻到了扉页。</p>
崔勇年率先道:“李凡,知道为什么你的成绩是待定么?”</p>
李凡猜测了一下,道:“是不是我这成绩不好估分,大家想通过这次答辩后,再统一给打分?”</p>
“聪明!你这文章的确不好估分,我一直在99分和100分之间徘徊,今天你答辩的表现,直接决定了这是不是满分作品!”</p>
在室内的几位学生助理闻言后顿时无语,嗯,99分和100分,是不好给分,这个“待定”给的,服了!</p>
“李凡,那就先从《后出师表》开始吧,你认为《后出师表》是伪作,其中你又罗列了很多证据,那么,先一条条来,你先阐述第一条吧。”</p>
“好的老师,”李凡清了清嗓子后,道:“我的第一条论据是:陈寿修《三国志》,编《诸葛亮集》,在材料的取舍上是经过审慎斟酌的,但其均未将《后出师表》收录此中,此论据一也。”</p>
卢世明立即反驳道:“李凡,陈寿修史编集对史料的取舍,确实像你说的那样,是经过审慎斟酌的。但是,《三国志》却不是完备详尽的。</p>
为什么说不完备呢,咱们把《诸葛亮传》与《武帝纪》相较,前者显然简略的多。诸如伐吴、南征、八阵、渭南之战等理应明确详述的内容,他都一笔带过,或未作记载。</p>
而且陈寿编《亮集》,主要是依据司马氏从cheng都接收运回luo阳的蜀汉**档案,这个档案经公元264年钟会兵变后就已经不完整了。</p>
所以啊,关于你的这个论据,我认为一经推敲便有破绽,你怎么看?”</p>
李凡笑道:“我没看法,咱们继续。”</p>
没看法?</p>
这个回答着实出乎了诸位教授的意料,毕竟这几位教授平常和李凡有一定的接触,李凡也没少登门拜访,他们太了解李凡的思辨能力和口才了,这小子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而此时直接来了一句没有看法,几个意思?</p>
李凡见众位教授面面相觑,他则继续道:“我的第二条论据是:《后出师表》所说的很多事情与史实不合。</p>
比如,它列数曹操的几次失利,如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祈连、僵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其中,除南阳、乌巢、潼关的几次遇险史书有所记载外,另几次都没有确切依据!</p>
又比如,《后出师表》中说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连年不征不战,坐使孙策据有江东,这和史书记载的情形也不合。</p>
这是论据二也!”</p>
“我来解释这个,”王教授摸了一把胡子,道:“这可以解释为史书缺载或误载,在史学界,有无数的缺录和错误,这个是正常现象,想必你李凡也很清楚的。</p>
而且,一个历史事件在当时和在后世会有不同的叫法,敌、我、友各方的称呼也可能不同。比如‘甲午战争’也被叫做‘日清战争’,还有些历史事件会被记录历史的人遗漏或有意回护不提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