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六 (第1/3页)
洛娜21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荀彧和曹操自然是相识的, 二人同在洛阳共事,虽然一文一武,但是汉代文武之间并无太大隔阂,都城也不大,二人也算的上是点头之交。</p>
尤其是前些日子, 侄子荀攸跑来同他说想要行刺董卓, 却被曹孟德抢了先, 这下只怕董贼防备心要更重了。</p>
虽是抱怨,却也不乏对其当枪匹马居然就敢行刺董卓, 并且还能全身而退, 更能骗一匹**佩服之意。</p>
荀彧看着夏安然惊讶的神色,便知晓自己猜对了,他微微眨眼, 见四下此时除了他们二人并无他人,便小声问道“小郎君可否告知曹公去往何处?”</p>
夏安然表情复杂, 他看了眼荀彧, 也不隐瞒“曹公应是东行回了老家,我听闻他欲招兵买马, 同天下有志之士共扛董卓。”</p>
东行……</p>
闻言,荀彧稍作思索,问“可是……去了陈留?”</p>
他看着夏安然的表情, 笑着摇摇头“彧可是又猜对了?”</p>
夏安然思考了下, 说道“在下也是猜测的, 曹公并未明说。”</p>
“哦?”荀彧见状有些来了兴致, 他也起了几分考校之心,“你我不如将理由共书于纸上,来看一看我们想的是否一样?”</p>
对于此邀请,夏安然自然不会拒绝,二人回到堂内,点亮油灯,取笔研墨,同时落笔,也是差不多时候搁笔,夏安然起身将自己的答卷同荀彧互换,二人所写相差不多。</p>
曹操虽然家乡在沛国谯县,那里亦是富庶,但是有一个天然劣势。</p>
东汉时候豫州刺史部治所就在谯县,刺史即为一地军阀,治所自然就是屯兵之处,在不明白豫州刺史的立场的时候,曹操自然不敢回老家,更何况天罗地网恐怕早就在那里等着了。</p>
二来,就是二人共同书写的一个名字:新上任的陈留太守张邈,此人和曹操是一起长大的好兄弟,曹操肯定是信得过他的,而且张邈此人也有侠名,定会支持曹操募兵。</p>
第三,便是因为曹操的另一个儿时挚友袁绍了,袁绍此时正在冀州,比起敌友不明的豫州,曹操自然要和小伙伴们抱团。</p>
只是荀彧比夏安然多写了一笔。</p>
他写了河南。</p>
夏安然有些不解,河南……河南尹?</p>
为何荀彧要写河南。</p>
抬头看去,荀彧微微的笑,只是笑却不解释。夏安然皱皱眉头,思索了片刻,有些不确定又不敢置信得说“曹公……欲以陈留为底,直取河南尹?”</p>
荀彧只是笑,依然不答,他捧起已经凉了的茶盏,抿了一口。</p>
夏安然没注意他的姿态,而是继续思索,他忽而站起拿来一个沙盘,以竹枝将东汉如今的地图绘制而出,陈留毗邻河南尹,且其所在位置几乎和洛阳城处在一个水平面。</p>
这也的确是进攻洛阳城最为便捷也最难的一条路。</p>
他原本以为曹操在那里就是之前的三个原因,而如今荀彧告诉他,曹操在还没有一兵一卒的时候,就已经胆大到看准了未来了?</p>
他倒抽一口气,为这般气魄而感叹。</p>
谁能有这个胆量,在一无所有之时,就看到了未来的许多步?并且就准备以此努力,而更可怕的是,很多年以后他还成功了。</p>
但是荀彧,又是怎么知道的?</p>
荀彧笑,不答,他看着夏安然的脸孔从不解转为郁闷,终于没能忍住。</p>
清雅俊秀的未来荀令君伸出手,拍了拍夏安然的头,“你还小,等以后,你就懂了。”</p>
他说出了每个大人都喜欢说的话。</p>
夏安然并没有在意,他被摸头已经被摸习惯了,半点反抗都没有,反而有些美滋滋。</p>
行吧,既然不愿意说,就当做是你们谋主和主公之间的莫名默契了。</p>
他眯了眯眼,然后就看到提着篮子自外而入内的厨子,当即迎了上去,招呼荀彧用膳完毕,荀家的家仆已经铺完床褥,夏安然又给人提了热水让人梳洗,一夜安眠,翌日清晨,荀彧先起床,他步出客房,便见夏安然正伏笔疾书,对于这个少年,荀彧心中情感颇为复杂。</p>
他自成皋而行,实则正是为水车而来。</p>
河南尹府衙所在正是洛阳,洛阳圈子就那么大,此人同荀彧也有相识,曾有一日便听他说属地出了一个少年天才。</p>
水车之事非同小可,就连董卓也知道这东西出现所代表的意义,若是操作的好,可为他一大功,他本欲奖赏夏安然,却被蔡邕等人拦了下来,大家对此的借口是,少年人易骄狂,不若稍压一下,待到后来再赏。</p>
此为诸位大臣一片爱才之心。</p>
盖因若真将功绩归于董卓名下,夏安然的名声定会受损。</p>
荀家本可自洛阳太谷关南下归家,但是荀彧却走了另一条路,便是想要来见一见这位少年天才,也是打着来看一看这水车的念头。</p>
有这想法的恐怕不止他一人。</p>
荀彧想,他轻咳一声,见夏安然点头,才施施然入内。</p>
二人互相问好后清谈片刻,又用了早膳。粟米新收,谷香浓郁,配上吕家所制的渍菜,味道清爽可口又饱腹。</p>
其后,夏安然送走了东行出成皋的荀彧。</p>
荀彧坐于马车中,出了城门,他眼帘低垂,目光落在临走前夏安然递给他的竹简之上。</p>
临行前,夏安然将一早就起来写的竹简捧在了手上,然后来问他是否可以帮忙带信给曹操。</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他自知这便是明探了,小孩就是在明明白白的问他,是不是会去投曹操。</p>
他会吗?</p>
荀彧自己也不知道。</p>
但是他还是将竹简接了过来,他心绪动荡,不知自己所行所想是否可行。</p>
车架出行前,夏安然曾忽然问他,“何为道义。”</p>
荀彧看着那男孩明亮的眼睛,原本脱口的话竟全部咽了下去。</p>
何为道义,道为道德,义为正义。</p>
道德和正义,正是道义二字。</p>
而如今,道德沦丧,正义可还存?</p>
朝中百官均为举孝廉良才而出,如今匍匐于董卓脚下者又何尝少过?</p>
反倒是被批为宦官之后的曹操挺身而出。</p>
他所要追逐的,想要为止奋斗的,又可是正义?</p>
夏安然站在他的背后,慢慢得说到“这个问题,是我父在我年幼时候问我的,我那时候回答,道德在书,书中所劝即为道德,义字在心,从我心,即为正义。”</p>
“道义,便是书上所写,我心亦认可的。”</p>
“吾父骂我狂妄。”</p>
“只我至今仍未寻得正确的答案。”站在城门口的少年看着他微微笑“所以,不多思,不多想。是非功过均由后人评说,从心而为。这便是我现在所想的。”</p>
荀彧静静看着他,少年轻缓又坚定得说道“我想要,护黎民百姓,开万世太平。”</p>
“只希望那时,我同荀君莫要成为敌人。”</p>
二人沉默对视,荀彧忽然露出了一抹堪称恶劣的笑,他一伸手按了一下夏安然的脑袋,姿态非常的轻松写意“你这小儿,个子小小,心气却挺高。”</p>
他踏阶上车,居高临下看着瞪大乌溜溜眼睛一脸不可置信的夏安然说“待你长得比我高时,再来同吾说这个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