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十一 (第1/3页)
洛娜21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一九三年元月一日, 由曹操亲自剪彩,并且念读献帝书写的旨意后,诸人朝东拜谢过陛下恩典,《大汉图书馆》正式开张。</p>
看热闹的群众鱼贯而入, 夏安然也带着两个小孩跟进去凑了热闹。</p>
嗯,事实上这一批进来的基本都是曹营的人,或者是亲眷,毕竟开张第一天, 又是全然陌生的场所,大家都处于观望态度, 但是新开门, 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如果没人来也不太好,干脆全带了曹营的人和家中的郎君来, 也算是曹营的一次集体活动了。</p>
曹营有不少人,虽在之前的讨论中听到过这个图书馆的概念, 但是实际上都并没有真正了解过, 而只有这一次进入,他们才能明白曹操推广纸质书的意义。</p>
一百多本纸质书整齐的排列在书架上, 显得十分单薄。但若是一百多本竹简呢?不要说一个书架了, 就怕这一间占地不广的图书馆,都要被塞满了。</p>
屋内很宽敞, 按照夏安然建议做的书架整齐得排列, 同样整齐的是铺着草席的地面, 草席所在的位置尽量选择了东南方向,这里光照较好也更为暖和,保证了学子读书时候的照明。</p>
图书馆最怕火灾,所以哪怕是隆冬时节,这也是禁火的,自然也无法点灯,开业时间便受到了限制,日出开,日落关。</p>
但是好在冬天会供应热水,捂着杯子也能暖暖手。而供应热水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冬天墨汁会结块,必须用热水化开。</p>
在讨论这点的时候,无人反对。</p>
热水是在馆外烧开的,由负责人将开水倒在桶里搬到馆内,这一过程的确会有热量的流失,但是众人都觉得比起点燃图书馆,这样要更为安全。</p>
曹操请来献帝旨意是一把双刃刀,一把刀对着世家、豪富,另一把刀就对着自己。</p>
世家豪富不能名言反对图书馆,因为建立图书馆名义上是说陛下赏赐下书册与民同赏。但是同理,曹操也必须护着图书馆,不能让它出事。</p>
而对于木质结构群,最容易出事的就是火灾了。</p>
就算排除了火灾,若要有人起了哗变,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p>
所以在一开始,图书馆门口便立了榜子,明文规定酒后、衣着不整、精神失常、不可入内。</p>
借书时候还要在专门的书册上留下手印,因为要用印泥,在拿到书本之前还需要在规定的地方净手,如此,亦可保证借到书本的人手上干净,并无赃物。</p>
而作为唯一一本可以带出的书卷,需要借阅《劝学》者需要提交自己的户籍,并且缴纳约十斤粟米或者麦子作为抵押,若是一月后并未归还,或是书册有了破损,押金便不退了,同时,若无正当理由不归还书本,此人日后举荐将会被一票否决。</p>
每一本《劝学》的扉页上都被印上了独一无二的书号方便管理,保证每一本都能追溯到个人。</p>
这个工程也就是因为目前只有一本《劝学》才不够大,若是每一本都要如此,恐怕小吏就要忙不过来了。</p>
顺带一提,印编号是夏安然想出来的,为了这个,他还顺便把活字印刷给弄了出来。</p>
也没像正版的活字印刷要用松油固定什么的那么麻烦,不过就是四位数字,将数字印章刻成细条状,卡入量体而做的木框里头,使用时候向下按就行了,操作非常便捷。</p>
众人乘兴而来,亦是心满意足的回去,回去之后说什么先不必提,托曹营两个荀家郎君的福。今天参观图书馆的时候,荀家来了不少人,一竿子风雅君子,极为醒目。</p>
而在参观完图书馆后,他们回去讨论了几日,便推就出了一个平日里和荀彧荀攸都能说的上话的一个荀家子弟去找了两人。</p>
他们的意思是,就抄书这一点,荀家也能帮得上忙。</p>
在曹操成为豫州刺史之后,原本在东郡的荀氏这一支因为荀彧和荀攸的**投资,一下子成为了荀氏的领头人。</p>
世家便是如此,为了能够保证绵延,即便同样是荀家的人,他们也会进行分宗,对外表示两宗毫无想干,但是实际上却连着筋。</p>
比如历史上,荀彧在劝慰家人搬离颍川,无果之后,毅然迁宗。</p>
他如此举动,以后旁人叫起他来,就不再是颍川荀氏,而是,某地荀氏。将来,他在家谱上,也和颍川荀氏完全分开成为了另一个支流。</p>
等到若干年以后,如果他这一支绵延而长,那么,就有可能转为主宗,而颍川荀氏转为从宗。</p>
听到荀家人的要求,荀彧没有否决,他稍稍思考了一下,这样的结果再好不过了,荀家旁的不说,在读书人眼里还是比较有面子的。</p>
若是如今荀家的郎君们都围着图书馆抄书。无疑,会带动更多的读书人。</p>
而同时,这也意味着颍川荀氏向曹操示好。</p>
如此——</p>
荀彧微微笑着说“如今报名抄书的学子已满,彧也不好轻易挑出学子将阿弟塞进去。”</p>
他见这位耿直的族弟闻言露出了【那怎么办?】的表情,非常友善得给了他一个建议“不若阿弟先抄些家中藏书,彧再以捐赠的名义,将书捐给图书馆?”</p>
无独有偶,几乎就在同时,钟繇的长子找到了他,小少年表示自己也愿意为图书馆抄书,对于儿子的意思,钟繇也没有拒绝,他稍稍思索后,特地拿了家中的基几本珍贵的藏书,让儿子端正抄写后捐赠给了图书馆。</p>
如此,由荀家和钟家牵头,渐渐流行起了捐书的风潮。</p>
尤其是夏安然这个狡猾的猫,很快抓住机会,又在门口贴了一张巨大的白纸,将捐书人的名氏和捐了什么书本写在了上头。</p>
无耻啊!</p>
旁的世家牙都要咬碎了。</p>
曹孟德这个不讲究的!他这样一贴旁人要怎么看这些没有捐赠书册的家族哦!</p>
人活着不就为了一张脸吗!</p>
就算还有几个家族死撑着不捐,捐了不就表示支持了!说不捐就是不捐!就算被人指指点点也不捐!</p>
但是绝大部分家族还是捏着鼻子拿出了几本书让下头人买了景熙纸抄好后送了过去。</p>
如此一来,曹操用最快的速度排除出了对自己最不支持的几个家族。虽然即便捐书的也有部分是墙头草,亦或者只是单纯的投机分子,本质上还是不支持的,不过没关系,只要有利益,就可以被利用。这也是曹操没有制止夏安然胡闹的原因。</p>
就在兖州因为图书馆渐渐打响了名气,并且吸引来了一些听闻这里有某某藏书而来的书虫后,这些人在到达曹操治下后发现这兖州的居住条件居然很不错?</p>
慢慢得,有人决定在这个没有战乱的郡县居住了下来。</p>
无论是整洁的街头,还是民众的精神面貌,亦或者读书的风尚,都十分高昂。</p>
每个人的节奏都是极快的,大到政策的推行,讲解,小到小吏捕杀小鼠,清洁积水坑,整个兖州的步调都比旁的郡县要快上许多。</p>
其主要原因,一来和曹操的性格有关,他本身就是一个能被赞堪称果决的人,做任何决定都不会犹豫太快时间,另一个原因和曹营如今的办公方式有关。</p>
自打自己有了纸张还有雕版师傅,加上曹操忽然觉得那些个报告书什么看起来十分方便,尤其是在纸上写好了日期以后,无端就多了紧迫感。</p>
而同时,因为有了日期以及清晰的表格,对于问题的复查、抽查,追踪都有迹可循。</p>
夏安然作为兖州主簿,本就是负责文书工作,他在得到大佬同意后,特地印了两种格式的表文。</p>
概括一下,</p>
一种是【我只是说一声,实际没啥事】,一种是【大佬,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求指点】</p>
前者多为表功绩,只要留下多多的空白让人填写就行,后者则全是需要零碎解决的问题,为此,夏安然的表格分了三列,一列是基础信息,二列是解决方法,三列便是事后的追查。</p>
他还从图书馆抄书人员中挑选出了几个可靠读书人做了秘书官,负责将这些公文进行整理归纳。解决问题的登记留档,作为日后的参考,没有解决问题的再拿出来重新讨论。</p>
这些被留档的文书,再后来被放到了一个专门的书柜,每一个被曹操任命的兖州、豫州官员,都必须看过这些书册,从中学习前辈们的经验,然后在通过专门的任职考试后才被下方地方。</p>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统计,正因为有这个在后世看来可谓“从业资格考试”的制度,曹操治下的州郡地方官几乎可以说是全国最出色的,也因此,在升迁之路上,他们也比旁的州郡更加顺畅,一度到了后来,中央官员有五分之三均出自曹操治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