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与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便是太后真的问她母亲,她母亲身份的尴尬,世人皆知,宜安公主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她太后问过她母亲的事吗?大庭广众下直接对她说,太后问起她母亲了。怕是在宜安公主心里,胡家亲近更胜谢家。</p>
谢尚书劝慰谢莫如,“莫担忧,无事的。”</p>
谢莫如道,“祖父自然能瞧出来,我不过虚张声势罢了。”</p>
谢尚书颌首,“你心里有数,这就好。”</p>
“我实在不明白为何总有人不叫我与母亲太平。”谢莫如望着自己的双手,轻叹,“我们的手里,没有半点儿力量。”唯一所余,唯有身份。</p>
战斗值爆表的谢莫如,也会有这般感叹。谢尚书道,“世间总是多纷扰,不是这事,便有那事。不必挂怀。”</p>
谢莫如告辞,起身回了杜鹃院。</p>
张嬷嬷并不知松柏院的事儿,见自家姑娘回来,连忙带着秋菊腊梅上前服侍,并与谢莫如回禀了头晌哪些人过来磕头拜年云云。</p>
谢莫如听过后,就去床上补觉了。张嬷嬷还不敢让她睡太多,怕睡多晚上失眠,一个时辰便将谢莫如叫醒,谢莫如在屋里看书消磨了半日。</p>
大年初一一般都是族人往来拜会,大年初二谢尚书谢太太带着一家老小去三老太爷府上,给三老太爷三老太太拜年。接下来,尚书府自家的戏酒也开始了。</p>
除了自家戏酒,谢太太也要去各家赴宴,今年唯一多出来的就是宜安公主府上了。如今女孩子们年岁渐大,谢太太去吃年酒都会带着谢莫如谢莫忧同往,谢莫如大都是不去的,倒是宜安公主府上戏酒,谢莫如跟着去了。</p>
宜安公主初初开府,东穆王朝立国时短,正经宗室就是出身不大正经的靖江王了,这位王爷早已就藩,并不在帝都。另外帝都三家公主府,宁荣大长公主、文康长公主、宜安公主,余者皇子公主皆未成年,尚在宫中,所以宜安公主请的亲戚,也就是宁荣大长公主、文康长公主、舅家承恩公府、婆家谢府,这四家了。人少的哟,凑一席都难。宜安公主为人也有几分机伶,她干脆进宫把几位年纪略大些的皇子公主请来来府听戏吃年酒。非但体面,也热闹不是。</p>
谢太太还有些担心文康长公主的阎王脾气,提前叮嘱谢莫如,“长公主那里,少言语。大年下的,和和气气才好。”</p>
谢莫如笑,“祖母放心吧,长公主何等人物,哪里会计较前事。再者,还有宜安公主的面子呢。”今次之要,并不在文康长公主那里。</p>
谢太太笑,“这也是。”谢莫如向来心有成算,大节下的,也不会自己上赶着找不自在。文康长公主虽是阎王脾气,可只要不惹她,一般她也不爱理人。</p>
祖孙三人收拾妥当,谢松送母亲女儿们过去,之后再去同僚那里吃酒,谢芝几人则是随祖父另去他府赴宴。</p>
谢家一行到的最早,公主府头一年戏酒,谢家自然得捧场。接下而来的问题是,谢家再清贵,也是大臣之家,于是,一次又一次的向前来的公主皇子们行礼。好在,有此待遇的还有承恩公府一行。宁荣大长公主的辈份是无需与人屈膝的,但,宁荣大长公主的媳妇、姓胡的公子、姑娘们,也要与谢家一般行礼无二。</p>
好在,这是宜安公主府的家宴,无需大礼参拜。</p>
李宣见着谢莫如谢莫忧姐妹还把自己的两个弟弟李宇李穹介绍给她们认识,李宇李穹年岁与谢家姐妹仿佛,年岁小,人也格外坦诚,不禁齐齐看向谢莫如,谢莫如笑问,“可有三头六臂?”</p>
这样大咧咧的看人家姑娘,的确不大礼貌。李家兄弟家教甚佳,态度大方,李宇十二岁,比谢莫如还要年长一岁,笑,“并无三头六臂,倒是位颇为风趣的妹妹。”说着一揖,又与谢莫忧打过招呼。</p>
李穹亦道,“谢家姐姐好。”</p>
姐妹二人还礼。</p>
几人正说话,宫里皇子公主们来了。皇家并不保守,除了年岁略长的大皇子二皇子,连十一岁的三皇子、十岁的四皇子、十岁的五皇子都来了,公主来的就是永福公主长泰公主两位,三公主年岁尚小,留在宫里陪太后,靖江郡主也一并来了。</p>
皇子公主郡主们先见过宁荣大长公主、文康长公主,再与宜安公主互为问候,接着就是大家给皇子公主郡主们见礼,皇长子穆延熙笑,“宜安姑姑的家宴,咱们客随主便,都是亲戚,不必多礼。”</p>
绝对都是亲戚啊,承恩公府自不必提,这是外戚中的外戚,便是谢家,也是三皇子的母族。谢太太瞧着三皇子的眼神儿就格外亲切了,三皇子也格外问候了谢太太,永福公主忽然笑道,“老三,你可得当心,问候谢夫人倒罢了。可千万别好不好儿的去问魏国夫人,皇祖母问一句魏国夫人,竟也叫谢大姑娘挑出了不是。”</p>
长泰公主忙打圆场,“永福姐姐就是爱说笑,魏国夫人论辈份是父皇嫡亲表妹,我们都要叫一声表姑的。三弟这里,更是亲上加亲,既是表姑,又是舅妈。三弟,魏国夫人不问俗事已久,你在宫里,年岁小也不大出来,这亲戚可得知道。谢夫人时常进宫请安,你是见过的,这位谢大姑娘,就是魏国夫人的长女。你们一样年岁,不知谢大姑娘是几月生辰?“</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谢莫如恭谨一笑,“八月初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