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玄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413章 庙堂高远</p>
原本按照秦慕白事先的行程安排,在襄阳顶多驻留六七天,再转道往扬州一带游玩而去。谁料,他们这一行人毕竟还是目标太大了,想不走漏风声已是极难。</p>
襄州本是秦慕白的一个发家根据之地,说他是半个土皇帝也不为国。如今“老主公”衣锦还乡了,上下的官吏将佐与富绅商贾们,只要能沾上一丝半点关系的,无不想尽办法巴结奉诚。</p>
今日刺史登门筵请,明日都尉执贴拜访,再不就是与武媚娘生意往来密切的三大商会首脑一同出马盛情相邀,乃至本土的仕族乡绅,都削尖了脑袋的托人找关系钻营往来,想要请得秦慕白与高阳公主的大驾光临。</p>
伸手不打笑脸人,总不能抚了人家一番好意。一连半月有余,平均每天造访一点五户人家,才总算将一些应酬都给打发了。</p>
就算是山珍海味,也都吃得让人反胃了。秦慕白总算是领会到了“人怕出名猪怕壮”的真理。可别小看山高皇帝远襄阳这地方的人,他们的鼻子一点也不比长安那些豪门大户人家的人迟钝。秦慕白在兰州的壮举已经传遍天下,眼下又要迎娶高阳公主了,这样的年轻人想不发达都难。常言道朝中有人好做官,秦慕白可以说是发迹于襄阳,襄阳人便很自然的把他当作自己的半个老乡,这便是“沾亲带故”了,他们个个挤着上来巴结巴结,也是很自然的事情。</p>
自从入仕之后,不欺上不辱下的秦慕白一向不大摆什么架子,和王公贵族能够相谈甚欢,和九品小吏也能打成一片,因而人缘极佳。此次襄阳故地重游,他算是着实感受了一回“衣锦还乡”的滋味。</p>
只是这行程便被耽误了。如此一算计起来,大约要在路途上过年,因而秦慕白和母亲等人商议过后,决定索性就在襄阳过年了算了。秦慕白便给长安去了一封加急的家书,送给大哥秦通与二哥秦斌,问他们年假期间是否愿意一起到襄阳来,寻个新鲜的法子过个年。不几日,便收到了大哥秦斌的回书,信中说,他与秦斌刚刚收到了调令,兄弟二人齐齐进入百骑,分任副使与长史一职。过年期间,二人要留守皇宫,因而不能来襄阳,请母亲与三弟及公主见谅云云。</p>
收到这信,秦慕白等人可算是高兴了。没想到,这事儿能这么快落实下来。看来,皇帝心中的确是早已有谱了,此前问一回秦慕白,大有一点“问客杀鸡”的意思,非要秦慕白主动找他老人家讨要这个人情。</p>
这老爷子,猴精!就算给好处,也不能白给!——秦慕白哈哈大笑。</p>
其实秦慕白心里也清楚,自己在兰州立下大功,朝廷从上赏到下,就是没给秦慕白什么实质的表彰。一来是他要与公主成婚了,这公主可就是最大的赏赐;二来,秦慕白实在太年轻,现在已是官居四品职事官,再升官可就要比他爹的官还要大了,这可不行。于是,李世民便变了法儿的把赏赐给了他的两个嫡兄长。</p>
如此一来,秦氏一门四个男丁,全都官居高位、显位,煊赫一时,俨然已经成为朝堂之上的一股新生力量了!</p>
高阳公主自然也高兴。虽然她从来不计较、不在乎什么家世门庭,但眼下就是这样一个风俗,就跟21世纪似的,哪个姑娘不愿意嫁个条件好点的老公?以前,秦叔宝虽是二品上柱国,可秦家的确是没落了。高阳公主要嫁过来,还真有点屈尊下嫁的味道。</p>
现在不会了。秦家是当真兴旺了!且不说秦叔宝坐镇兰州挡纲起大唐西线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比之李积过之而无不及,就说这秦家的三个儿子,哪一个也是军界的翘楚新星。尤其是秦慕白,他的一份功劳,就让他的两个哥哥一夜之间鱼跃龙门,成了百骑的高级军官、皇帝的心腹近卫、日后的御前大红人!</p>
高阳公主渴望的完美婚姻,莫过如此。这大概,也是李世民心目中的——应该属于高阳公主的完美婚姻。现在看来,高阳公主嫁给秦慕白,可比当初嫁给房遗爱强了不知多少倍。</p>
现在,秦叔宝的份量可不见得比房玄龄低多少了;可是秦慕白,却比千个房遗爱要强,这就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从中,也直接可以看出皇帝的苦心,他在给自己找回面子,秦家发达了,高阳公主的改嫁也就不那么扎眼。</p>
唯一会感觉十分寒碜的,应该就是房玄龄。高阳公主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毁了这棕皇婚,若是日后高阳公主嫁个不如房遗爱了,房玄龄心里还好受一点;可是如此……看来高阳公主的确是要攀高枝才“跳槽”的啊!现在,房玄龄可能比直接被人打脸了还要痛苦和郁闷。</p>
也不知道皇帝最终会用什么法子,来安慰跟随他多年的房玄龄这个功勋老臣。关于他,秦慕白也想到了不少。毕竟,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现在是皇帝最为得力与心腹的左膀右臂。可现如今,这两位朝堂大佬都与秦慕白有着或大或小的仇隙。随着他与高阳公主的婚期逼近,这份仇隙与矛盾也就越发显得突出。如今夺嫡争储又是越演越烈,房玄龄其实是个厚道忠直之人,受长孙皇后托孤之重,一直都在竭力辅佐太子承乾。</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李世民一直迟迟没有废除李承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以房玄龄为首的一批朝堂大臣,在坚持传统的嫡庶思想观念,反对废立。所以说,房玄龄是坚定的**。而魏王的身后,则是集结了相当大的一批年轻仕人,以及皇帝的主观喜爱;而长孙无忌,则因为长孙皇后的临终一句“外戚不可权重”,而近年来一直比较低调,在长孙皇帝新逝的那几年里,他甚至闭门不出专修法典。只是近期来又重归了朝廷担任了实职。</p>
但一直以来,就没有人敢忽略了他这个皇帝内兄的影响力与实力。他就像一只真正鸷伏的饥狼,不显山不露水,从不在废立之事上表态,不亲近太子也不亲近魏王,却在暗中向年幼的嫡皇子李治靠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