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特区·奇迹之城(下 (第2/3页)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官去年派人悄悄到五岭寻了一些种子回来试种,种植方法与岭南不同,产量比他们哪里也高。不过因为种子不适应,产量终不让我喜。象这种棉被,一亩地可制八床左右。但移载几年后,增加到十二三床大给会有可能。”</p>
现在一亩地皮棉产量只有五十斤,种子渐渐改良,七八十斤皮棉大约会有,高产的会有上百斤皮棉。</p>
成本还是高,但就是有五十斤皮棉,也有普及的价值。</p>
逐一用手**着棉被,很有些深情,毕竟这是新事物,又有实用价值,在他们手中同样会产生巨大的利润。</p>
“不用看了,要到明年,今年没有普及,产量不是很高,有一些成品,我打算奖励给州内各个官吏,这几年来,大家很是辛苦。还有一些孤寡贫寒,孝悌慈善人家。”</p>
说着,又将他们往里面带去。</p>
里面就是棉布制品,整套工艺全部展现,就这么简单,一简单成本就会低,一低就有商业价值。</p>
而且这是全国手艺最高超的织女,说儒学,她们都不懂,但让她们如何将一个个纱棉变成精美的纺织品,全天下能超过她们的人,也不会有多少。甚至江南工艺落后的情况下,找不出来几百人与她们相提并论。</p>
依然是混纺,可是工艺精美度,远非从岭南来的吉贝布相比。</p>
手感也好,丝与棉有机地组织成一起,又柔软,又不失其光滑。</p>
诸人眼睛渐渐亮起来。</p>
衣食住行,老百姓的四样大事情,是这方面的,每一样都有巨大的销量。</p>
并且又是独此一家。</p>
只要是独此一家的,生意更好做。</p>
王昭明忽然道:“郑知州,不可忘记陛下。”</p>
“这也是奢侈品。”</p>
王昭明眼睛睁大起来,仅是穿的与盖的,算什么奢侈品?</p>
“但是你若……”</p>
“我强迫你了。”说完后,与高若讷同时又要晕倒。</p>
“既然你强迫我,不能不答应,待会儿你自己挑一百床被子,一百件袄子,还有一些衣料,带回京城。”</p>
王昭明无语。</p>
郑朗又说道:“但下面一样东西,你就是强迫我,也带不回去了。”</p>
说着将诸人带出作坊。</p>
来到青弋水边,是两层大约十米高的塔台,外面罩着纱布,随着诸人的到来,汪县令带来一群衙役,燃放了鞭炮,然后将纱布揭开。</p>
这边在揭纱布,那边已经涌来许多百姓。</p>
几年来,陆续出现许多新事物,未成之前,皆很神秘,百姓养成了习惯,但这座塔台就在江边上,能看到,都想睹一个先。</p>
就是一个钟楼,没有郑朗,几十年后苏颂也制造出一座钟楼,更复杂,下层是钟楼,中层是浑象,上层是台面,设置浑仪。中上两层郑朗全部舍去,只取了一个钟。</p>
利用青弋水的一处湍急处,做为水力动力,再请几个高明的工匠前来,制造了一些齿轮,与弹簧,工艺的落后,使它变得十分笨拙。但更有直观性,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仅一个时针,不停的顺着十二个时间转动。想两个时针,工艺跟不上去了。</p>
校正了一个月,估计还是有误差,主要是青弋水水流量不一,弹簧机械不标准,又不知道苏颂是如何成功的。但在工匠不断调试下,误会不大,大者一天误差十几分钟,小者一天误差几分钟,某些时候还不及沙漏标准。</p>
因此,每隔一天,必须派人调正。</p>
可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p>
纱布揭开,校正好时针的位置,装好原始的发条,时针在缓慢地移动,每转一下,还会发出一次清脆的嘀塔响声。正好转到巳时,下面的钟摆自动发出六声悠扬的响声。</p>
有老百姓膜拜的伏下去,喃喃祈祷。</p>
诸位商人同样面面相觑。</p>
郑朗说道:“这是给百姓报时用的。”</p>
不是报时,还有一个旅游价值,与开阔思路的价值,但不说,省得有些人又要说自己发明奢侈事物,误国殃民。</p>
确实它也花费良多,整整用了四千多缗钱。</p>
但对于这些商人,那又算什么?</p>
凝视着郑朗,眼光中有惊奇,有佩服,有仰慕,有敬重。</p>
有人心中说道,何用三四年,现在芜湖已经是一座真正的奇迹之城。</p>
郑朗无所谓,淡淡对诸人说道:“各位,请慢慢欣赏,我还要回去有事。”</p>
将汪知县喊回去。</p>
蔗价定得有些偏高,他们给的是一贯钱八石,郑朗在太平州收购的却是一贯钱十石,劣蔗十五石。也到了甘蔗成熟季节,几乎全部收购上来。</p>
价格相差得大,需做一些补偿,劣蔗不提,仅以优蔗计算,一亩地再补偿五百文。但补偿的只是额定数量,百姓悄悄多种了的,不作任何补偿。</p>
已让汪县令瞪掉眼睛,问:“自古未有此事。”</p>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治国之道,上能安邦,下能治民。你我皆是地方官吏,安邦不能,但要替陛下守好这一方百姓,价格悬殊,百姓心中就不公平,那何谓治民爱民?”</p>
说完,又返回太平州。</p>
将几个学生带到圩堤上。</p>
主要还是筑圩,是扫尾工程,郑朗不敢马虎。</p>
明年就好了,不用再筑任何圩,也做碑勒令以后不准再修任何圩田,否则必然占去水道,那不是筑圩,是在害圩。比如行春圩,在史上有万亩藕田,并不是藕田,而是多圈了许多湖泊进去,导致无法形成耕地所至。</p>
然后说三分。</p>
著中庸随着说三分,也到了最关健时候。</p>
坐在船舱上,郑朗说道:“道家向往的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p>
出自庄子。</p>
道家主观是虚,天地之初本是虚的,形成之初产生一点,这就是一,后来分为阴阳,万物生。可最终要回到原点,化万物为一,为虚,为无。</p>
很符合宇宙形成科学观与灭亡观。</p>
所以这个一,在道家中地位很崇高。</p>
到了法家,强调的是“知臣主之异利者王,对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确保这不两立的对立,所以重赏罚,强调的是二。</p>
对此郑朗不欣赏的。</p>
因为自幼读儒家书籍,很有可能他也被孔夫子同化,原来还想着披儒家的外衣,做一些实事,可后来感到儒家是不错,思想比任何一家都好。这个情形就象道家一样,许多皇帝用道家来**化民的,但弄到最好,反被道家某些不好的神棍蛊惑,或者吃小丸子中铅汞毒而死,或者大兴道观贻害国家。</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所以郑朗有时候在不自觉的维护着儒家尊严与正统地位。</p>
按照他的思想观念,法家不可取,一个人的好坏难以区分,赏罚分明是应当的,可不能以一件事判断一个人的一生对错。</p>
自己在犯错,范仲淹也在犯错,有的存好心,却在办坏事。</p>
虽赏罚分明必须保留,但不能用单纯的二极观看待事物。</p>
道家似乎更超前,然而对于宇宙来说,是几百亿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诞生灭亡过程,人类至于要以一个宇宙时间来要求自己么?</p>
只有儒家更符合人类法则,是一个个点面的截取。</p>
这个点面仅是几千年,几百年,甚至几年的辰光,但更有实用意义。</p>
因此儒家重视的是三。</p>
强调对立与统一,这也是符合唯物主义的辨论观。</p>
但在论证阴阳、仁义、忠恕、礼乐、圣智等时,还重视了另一件事,那就是调和之道。这就是三。</p>
这个三更加不可琢磨,“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参之以平心。”</p>
参就是三。</p>
平心非是平静心灵,而是指远事近物乃至一切客观存在的对立,应当持平,应当保持一种公平的精神状态,并非与远事近物鼎立,是对立统一的共存共处过程中所需要的第三者。</p>
夫子也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p>
质朴胜于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质朴就会浮华,比例洽当,才是君子。这个彬彬就是三。</p>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p>
得不到中行的人与之同行,必然取狂狷,狂者激进,狷者滞于不为,两者皆不可取。这个中行就是三,也更接近中庸。</p>
说到这里,大有深意的看了司马光与王安石一眼,在史上他们一个正是狂,一个正是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