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言情www.123yq.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后问:“郑朗想去杭州?”</p>

吕公著还不知道杭州百姓第二次来京城的事,犹豫一下答道:“原来是打算去苏杭二州的。”</p>

“为什么?”</p>

吕公著不好说,这本来是你说的,现在不算话了,俺家先生只好求其次,答非所问道:“无论苏杭,或者秀明密三州,皆有一样是先……生最想得到的。”</p>

“什么?”</p>

“舶务处。”</p>

“舶务处?”</p>

“喏。”</p>

“为何?”</p>

“它是财富所在,也可以为国家得到大笔的钱,非是财政的钱,而是铸币用的铜,代替货币的金银。”</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何来此言?”赵祯很迷茫。</p>

“这几处皆有一个特点,有优良的港海,可以停泊庞大的海船。”吕公著侧身坐在椅子角上,看着赵祯眼里有些迷茫,于是又说道:“陛下,太平州臣来的时候,仅一万四千顷耕地,近五万户百姓,若是人均摊地,算多不多?”</p>

太平州还是太小了,不计人口总数,单计密度,几乎与苏杭相媲美。</p>

“它变得很富裕,不仅是耕地,还有纺织,蔗糖,以及其他各个作坊,今年可能州里面还拿出一笔款子购地,真正的农民一户会拥有四十多亩耕地,其他的全进了城做工。真正的财富也是这些作坊,与作坊所产生的商税,它不断地产东西卖东西,将其他地方的财富向太平州吸纳。这才是太平州富裕,百姓安定的来源。”</p>

“再说,”赵祯渐渐有些抓住,但不是很清楚。</p>

“小者为家,中者为一州,大者为一国。州如此,国也如此。国家年铸铜币达到二百万缗钱,几乎是唐朝几十倍,为何一直不够?”</p>

别要说问得傻,的确是一个问题,一年二百万,一百年就是两亿贯,并且指数一直在增加,渐渐涨到一年铸币三四百万缗钱,向五百万缗钱大关进军。</p>

还有金银做为辅币,可是铜始终不够,不得不继续以绢代替,不但绢,还用铁币,与纸币代替。甚至唐朝的铜币继续在流通,全国以为唐朝开元通宝币最好,得者立藏之不出。又有民间的私铸小钱流通。杂七杂八的,市面上积累下来,最少有十亿贯以前的货币在流动,还不包括绢。为什么钱一直喊不够用呢?</p>

所以有了吕公著下面一段话:“陛下,一是缺铜地区私自化朝廷铜钱谋利,二是大富之家将钱藏于地窖之中,若有意外发生,钱终世不得出,三是流向海外诸国。我国海贸购买大量的外番货物,对本国百姓行商者,所出商物者,盘苛甚严,多购外番之物,本国之物不得出,金银铜币齐流于外。不但海外诸番,连契丹也是如此,朝廷对榷场下令颇为严格,诸物不得出,而北方皮裘等物源源不断流向中原,于是铜钱散于契丹不得回。海上更是杜绝了交易。何必如此,只要放松商物,严令的军械等物资外,一律准许外销,可以为国家收回大量的金银铜铁,没有者,也可以用物易物替之。毕竟我朝才是产货物大国,非是产金银铜大国。再如契丹,一旦放松,我朝文明远远胜过对方,即便有岁贡之弊,也会数倍十倍用交易赚取回来。而且大量丝绸、茶叶、瓷器销往契丹,给契丹带去更多的奢华,与文治一样,我朝文明已久,奢华文治不足惜也,反而会有大治之功。可契丹人一旦文治与奢华,有何惧哉?”</p>

问题又回到起点,原来郑朗就说过此事,向契丹出口浮华!</p>

这次不但是出口浮华,还要将流失的铜钱赚回来。</p>

对这个赵祯一点也不懂,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出海会有风险。”</p>

“是有风险,但陛下,前几年的大灾难不算,每一年国家因贫困饿死或者病死多少百姓?这是大小之争。国库空虚如此,冗费严重,以后国库更加紧张。多得一笔财富,会少苛于民一份。也是大小之得。”</p>

是吕公著的想法,郑朗不这样认为,三冗还是国家根本,有了这三冗存在,无论怎么样开源,除非如来佛降临,使宋朝一年收入达到三亿贯,否则钱还是不够用,赚得越多,用度越多,三冗越严重。</p>

可开源是必须的,节流,现在与郑朗无关,资历不够,节那样?节那样都会引起无穷的风波。</p>

赵祯又说道:“若是出事,他们家人怎么办?”</p>

“我与先……生讨论过,似乎有策安排,但未到,也未说。”</p>

是说的很少,还有呢,大量的出口,会带来作坊生意兴隆,最少雇工会多起来,那么会给更多贫困百姓生路。航海业发达,造船业会发达,船只变得大,运输成本会下降。</p>

岭南的粮食就可以运进来。</p>

这才是一个**地。</p>

作坊兴盛,可以为国家谋得大量税务,一系列的良性循环便产生了。</p>

对此,吕公著是一知半解,赵祯更是不懂。他很担心,不但人命,还有大量百姓蜂拥到大海上,粮食怎么办,毕竟民以食为天,这还是一个严重缺粮缺衣的国度。</p>

不知道,于是避了过去,问道:“郑朗那本中庸有没有写好?”</p>

“四月份就写好了。”</p>

“咦,朕为何未见?”</p>

“有两个原因,一直没有面世。”</p>

“什么原因?”</p>

“先……生他性格孤傲,不喜欢结交,然朝中两党已生,孤傲虽是德操,最终会办不成事情。不知道如何化解,是其一。新中庸以温和为主,四句宗旨,包容调济,与时俱进,直而温之,简而无傲。公正温和,是行事的手段。朝中成党,能不能用温和的手段做成事?没有想明白,于是书成后收藏起来。”</p>

“党已成……?”</p>

“已成,分为做实事务实派的小人党,只会夸夸其谈的伪清高的君子党。”</p>

赵祯听到最后一句话有些苦笑,道:“那郑朗赞成小人党了?”</p>

“也不赞成,虽然务实,也要注意德操,否则此风一开,天下百姓必为功名利禄熙熙攘攘,什么事情都会发生。故先……生一去太平州,十分注意德化。”吕公著艰难地说着,所谓的小人党就是他父亲为首领的,做实事,务实是好的一面,可随便着打击对手,甚至将皇后弄死,都是不对的做法。</p>

他是儿子,怎么好说?</p>

“那为什么说伪清高?”</p>

“君子如玉,温润有加,不可能是这群君子性格。可以进谏,国家需要监督,有了监督,帝王才不会昏庸,大臣才会兢兢业业。但就事论事,不能因为帝王做错了一件事,就将帝王换掉。”</p>

“嗯,”赵祯大笑,此一说很有理。</p>

“大臣也是如此,对了表扬,错了处罚,本需如此。人人都犯过错误,不能因为一件错误,将其一生贬低,更不能因为政见不合,就将其视为终生对手。即便如此,进谏时也应想一想,想远一点,不能只看表面,看看这一谏会对国家对百姓产生什么影响。不能为了清名,对别人随意污蔑。恰恰这些错误,都是君子党们犯下的。更有人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却看不惯别人穿一件绫衣,养一个小妾,修一栋稍华丽的房屋。自己做不到,有什么资格让别人做到?”</p>

“再说,”赵祯更高兴,又说到他心里去,这恐怕是郑朗对范仲淹敬重的原因,也只有范仲淹一个人言行一致,其他的君子嘛,别当一回事。</p>

“再者就是争论,争论也是好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先生与我们也争论过,虽然聪明过人,可往往还听进我们意见。”</p>

“哦。”</p>

“惭愧,这情况极少,大多数先生的眼光长远到了极致,让我们好生向往。”</p>

“你也不错。”赵祯夸道,说到现在,此子言语温和,某些方面与当年的郑朗象极了,而这种温和是他最喜欢的。受朝堂种种戾气的薰陶,赵祯被折磨得仙仙欲死,好不容易选几个温和的长者为相,谁知道全是一群贪得无厌之辈……</p>

心中有些遗憾,同样此子岁数太小,想大用等不及。</p>

“陛下,臣不敢当。”</p>

“你再说说争论。”</p>

“喏。争论本无事,还是好事。人多力量大,自己一个人所看到的,与诸人所看到的会截然不同。通过对方的争论,寻找自己的不足。但不可固执己见,认为自己一定就是对的。那不是争论,互补长短,而是叫戾气。”</p>

“正是戾气!”赵祯慨然道。</p>

吕公著不敢言。</p>

“你继续说。”</p>

“喏,就是夫子,有时还向别人学习请教,况且其他人,虽说天大地大,道理最大,但那一个人能够做到让自己的道理最大?那种争论不是叫争论讨论,叫强词夺理,天大地大,我最大,我的朋友第二大,夫子第三大,陛下第四大第五大……”吕公著声音越说越小,这是郑朗原话,不知道皇上听了会不会生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